第02版:要闻·综合

当传统农业邂逅诗与远方:

“蘑菇点灯”辉映群众致富路

3月29日,位于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的“蘑菇点灯”项目正式开园,近4万名市民和嘉宾在这里赏美景、品美食、览非遗、享暖阳,收获快乐时光。“蘑菇点灯”项目的启动,不仅能让赵家村的蘑菇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更点亮了赵家村及周边群众的致富梦。

4月1日,记者在赵家村看到,道路两旁干净整洁,农户庭院前种满了花草,田间地头的农作物长势喜人,一个个蘑菇种植大棚整齐排列……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画卷映入眼帘。轮滑公园内,孩子们骑着平衡车你追我赶;露营地上,天幕、帐篷比比皆是;村口,几名孩童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兴奋地大喊:“欢迎欢迎,欢迎来俺们村做客。”

记者了解到,“蘑菇点灯”项目共有18个场景,每个场景都有独特的功能和寓意。比如,白色的大烟囱有“中国第一菇”的美称,山坡上的蘑菇故事汇则讲述着一个个关于蘑菇的故事。项目设计师陈印文告诉记者,蘑菇故事汇和大烟囱曾是赵家村的废弃砖厂,通过在砖窑上覆土,打造出山坡的景象。山坡上的蘑菇故事汇,则是以白灵菇为原型建设。“我们通过对赵家村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重新打造并赋予其新的生命。”陈印文说,未来,“蘑菇点灯”项目会打造更多的场景,如将砖厂废弃的水坑改造成淘金谷,供前来游玩的孩子们体验。

“蘑菇点灯”项目由中青旅旗下专业从事乡村振兴农旅运营整合服务的中青博纳(北京)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携手清丰县政府联合打造,以“蘑菇点灯”为核心载体,围绕艺术提升、餐饮升级、数字赋能三个方向,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全链条升级,整合食用菌产业、民俗文化、生态景观等优势,策划“蘑菇灯光秀”“非遗展演”“蘑菇宴”等特色项目,并引入数字互动技术,打造“虚实共生”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将清丰食用菌从初级农产品升级为高附加值文旅商品,推动“土特产”向“时尚消费”转型。

走在“蘑菇点灯”项目区域内,不仅能体会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还能见到无人送货车带来的科技感。如今的赵家村,已经吸引一批青年人来此居住、经营,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理念,积极参与赵家村的建设,不仅为赵家村带来了新的活力,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让百姓受益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说起打造“蘑菇点灯”项目,赵家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甫如是说。他告诉记者,赵家村现有600余座蘑菇种植大棚,后续准备再建设10余座智能恒温种植大棚,游客通过手机就能操作。不仅能够实现蘑菇种植,还能时刻关注蘑菇的生长过程,真正实现“云种植”。此外,村里还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了大地密码·野人日记综合电商中心,集直播和售卖蘑菇及蘑菇水饺、蘑菇馄饨等农副产品于一体,有效促进了“三产”融合。“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集体经济就能实现增长,乡村振兴和治理便有了资金支持,从而逐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说起赵家村以后的发展方向,赵玉甫显得胸有成竹。接下来,赵玉甫准备联合前赵家村和西赵家村加入“蘑菇点灯”项目,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陈印文告诉记者,“蘑菇点灯”项目就是密切结合当地特色,打造的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样本。目前,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已经把赵家村定为授课实践点,湖南省一批学员正在这里学习,赵玉甫也是其中的授课教师。从一名普普通通的蘑菇种植户成为带领全村种植蘑菇的村党支部书记,再到愿意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人,赵玉甫说:“希望全国各地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人都来赵家村看看,来了就能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本报记者 张迪

2025-04-02 当传统农业邂逅诗与远方: 1 1 濮阳日报 c157037.html 1 “蘑菇点灯”辉映群众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