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的经开区,城乡大地处处涌动着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潮。从机械轰鸣的拆迁工地到绿意盎然的乡间小道,从商铺林立的城市街道到炊烟袅袅的农家院落,一场关乎民生福祉、关系城乡品质的环境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全市产城融合发展的主战场,经开区以“绣花功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用党员干部的“实干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在龙都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城乡建设的生动答卷。
党建引领 构建全域治理新格局
在幸福街道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上,幸福街道党工委筹备组组长王浩杰的动员讲话掷地有声:“环境整治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要让群众真切体会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幸福感!”这番话道出了幸福街道自上而下的整治决心。幸福街道创新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员配合抓落实”工作机制,将责任层层压实到村居、到网格、到人,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新习镇的多点发力管理法颇具特色。新习镇组建工作队每天带着“问题地图”走村入户,一边是党员干部 “当先锋”,坚持用好“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出动、党群互动”工作法,以“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严谨态度,抓实抓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边是干群携手“勇攻坚”,动员镇村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志愿者和广大群众全方位参与,开展“清死角、扫盲区、治顽疾”集中行动,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动用大型机械车辆,重点加大主干道沿线、村庄连通道路、边沟水渠等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强化全方位清理整治,确保环境提升不留死角、整治成效不反复。
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全区形成了“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联动机制。日前,濮水街道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辖区濮瑞路段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按照“全覆盖、无死角、清彻底”的工作要求,街道班子成员分片包干,80余名干部职工认领责任区,通过划分8个责任网格,明确绿化带、人行道、排水沟等整治重点,形成“责任到组、包干到人”的作战体系。当天,濮水街道累计清理绿化带1000余平方米,沿线清理路段2500余米。原本杂草丛生的隔离带重新规整,积存多年的卫生死角彻底消除。
全民参与 唱响共建共享主旋律
环境整治不是政府唱独角戏,而是要让群众当主角。
经开区各乡(镇、街道)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搭建起全民参与的立体平台。幸福街道通过微信群、大厅接访收集群众反馈意见,做到件件有回音;皇甫街道各村充分利用宣传栏、微信群等平台,及时曝光和查处影响环境卫生的不良行为;王助镇充分利用宣传车、广播、横幅、微信等载体,全方位立体化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及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发动党员干部走街串巷向各家各户解读政策、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商户自治联盟的建立更是激活了城市治理的“末梢神经”。幸福街道商户张先生的五金店前,“门前三包”责任牌格外醒目。“每天开门先扫‘责任田’,这都成习惯了。”他指着隔壁商户说,“我和邻居都比着看谁门前更整洁。”这种“比学赶超”的氛围,让沿街商铺焕发出新的生机。
建章立制 筑牢长效管护硬支撑
走进新习镇,墙上贴着各村环境指数。新习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清理机制,坚持“日督导、日交办”,书记镇长坚持“一竿子”插到底抓落实,镇纪委、党政办成立检查组,每日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发现问题、现场交办,确保环境整治效果可持续、不反弹。
皇甫街道坚持长效管护,村干部、党员带头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并开展入户宣传工作,引导居民自觉清理房前屋后杂物、主动参与公共区域卫生治理、树立良好卫生习惯,巩固环境卫生治理成果。
“人力+机械”的配合,让顽疾无处遁形。皇甫街道开展“人力+机械”清洁工作模式,以公路沿线、村主干道、河道沟渠、房前屋后为重点,以实打实的干劲,清“死角”、扫“盲区”、治“顽疾”,全方位向“脏、乱、差、污”顽疾开刀,环境卫生得到显著改善。
生态赋能 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
环境整治带来的不仅是“面子”的光鲜,更是“里子”的蜕变。废弃坑塘改造成湿地公园,种上观赏性花卉,鸟语花香惹人醉;建筑垃圾堆砌的“微地形”打造街角游园,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在拆违腾退地块建设“口袋公园”,实现“推窗见绿、百米入园”。
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贯穿人居环境整治始终。在产业集聚区,绿化带变身“会呼吸”的雨水花园;在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沟渠兼具灌溉和景观功能;在特色园区建设中,传统民居改造保留乡愁记忆。这种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模式,让城乡焕发出勃勃生机。
春风里的经开区,华灯初上的城市街道与繁星点点的乡村夜景交相辉映。从“一处美”到“全域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经开区正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笔,饱蘸民生情怀,在这片热土上描绘着城乡融合发展的壮美画卷。这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让经开区在“三区”建设的道路上,持续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