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4月6日上午,阳光明媚,濮上生态园区内景色宜人。天鹅湖边,人们正在投喂天鹅。“我们是两家人一起出来的,假期不想跑太远,就在家门口转转,身心很放松,也不累。”市民范先生说,他当天带了帐篷、吊床、垫子等户外用品和各种食品,准备在濮上生态园区好好玩一天。
记者看到,作为“老”景点的濮上生态园区人气长盛不衰,随处可见人流涌动。“虽然濮阳这些年多了很多好去处,但我更喜欢生态游。”市民狄先生表示,他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到濮上生态园区玩几次。
与濮上生态园区一样受欢迎的,还有戚城文物景区。现在是戚城文物景区最美的时节,樱花、连翘花等各种花朵盛放,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观赏。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清明假期不长,去外地旅游是“找罪受”。濮阳这些年变得越来越漂亮,可玩的地方很多,在家门口同样能感受到“诗和远方”。
活动多带动文化游
“哇,好漂亮的冰箱贴啊,请问一套多少钱?”“这个木板拓印集章活动挺有意思的,要不咱俩也排队参加一下吧。”这是4月4日记者在万达广场看到的场景。当天,市博物馆“移动博物馆”首次来到万达广场,文物展、文创产品展示,以及木板拓印集章、剪纸制作等多项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不用去博物馆,也能看到文物,真的很不错。”“想不到咱濮阳的文创产品也这么新潮,还有非遗制作可以免费体验,这样的活动很棒。”不少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移动博物馆”很精彩,市博物馆内的活动更吸引人。为了让市民更加了解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市博物馆策划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系列主题活动,通过介绍清明节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制作立体圆盘画,让青少年了解清明节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导青少年深入体验清明节的习俗魅力。此外,清明节期间,市博物馆还举办了“画说文物博物馆小课堂”活动和“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活动,让参与者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增强社会责任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除了市博物馆之外,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文联、市戏剧文化传承保护中心等多个部门,也都纷纷将各自工作实际和清明文化结合起来,举办阅读、诗会、演唱会、豫剧演唱等多项活动,让市民在学习文化、体验文化、感受文化中度过一个文化味儿十足的清明节。濮水小镇、板桥古镇、戚城文物景区、毛楼生态旅游区等,更是将非遗文化与清明文化结合起来,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文化活动带动了文化旅游。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我市文旅部门在清明节前周密部署,坚守安全红线,筑牢安全底线,假期中扎实开展清明假期旅游安全和执法检查,积极协调解决游客诉求,规范旅游服务质量,保证了全市文旅市场的安全有序。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