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清明假期尽享“文化味儿”

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的传统日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南宋诗人吴惟信的一首《苏堤清明即事》,写出了人们对清明的喜爱,热闹与空寂的转换中,暗合清明既祭奠逝者又迎接新生的双重意蕴。

红色文化赓续不息

在红色旧址追思追忆,到烈士陵园追念前贤,于花红草绿间踏青赏春,清明时节,人们通过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赓续精神血脉,汲取文化养分,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假期。

我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单拐)、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范县)旧址、濮阳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华野濮阳整军司令部旧址、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数日来,遍布全市各处的红色景点迎来络绎不绝参观的人们,他们一起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4月2日,清明前夕,范县高码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青年干部前往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范县)旧址开展祭英烈活动。活动现场庄严肃穆,大家有序参观展厅,通过英雄烈士的一幅幅历史图片和一件件实物,共忆往昔峥嵘岁月,深刻感受革命先烈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

缅怀革命先烈,致敬人民英雄。4月3日,濮阳市“我们的节日·清明”祭奠革命先烈仪式在市烈士陵园举行,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烈士陵园红旗飘扬、神圣庄重,社会各界代表680余人面向烈士纪念碑默然肃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雄壮激昂的国歌声在陵园回荡。“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少先队员用清澈嘹亮的歌声表达新时代少年继承先烈遗志、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

文旅市场活力四射

春和景明好时节,微信朋友圈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旅选择。

从文博场馆、思古怀今,到曲水流觞、临水赋诗,再到踏青插柳、放飞纸鸢,广大市民各自追寻丰富的文化内涵,尽享多样的民俗习俗、文化味道。

市民董先生走进洛阳,拍下数以千计的人们瞻仰卢舍那大佛的一幕,配文“守望古都千年的龙门石窟”;市民张先生走进郑州,拍下和方特梦幻王国合影的照片,配文“阳光明媚——嗨起来”;市民李女士走进范县,将碧水、蓝天、花海中自己的美照填满九宫格,配文“春天、蓝天、白云、油菜花”……

每逢节假日,无论市内市外,总有人抱怨到处“人从众”,却始终挡不住大家拥抱文旅的热情。或许期待与抱怨本身也是享受节日的一部分,这也是广大文旅场所不懈追求的动力所在。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唐代诗人杨巨源以百花盛放“花似锦”的盛景,唤醒人们对春天最隆重的期待。濮水小镇则以“去有花的地方——濮水小镇赏花攻略”来迎接清明出游的人们。景区热情推介南北停车场的樱花、祈福广场区域的紫荆,以及遍布三座石拱桥、祈福长廊、惠风塔下、乐水汤泉、婚俗街东的海棠,邀请人们嗅那阵阵花香,观那一树树樱花、紫荆花,看那花儿朵朵争奇斗艳。

4月5日15时许,“百米长卷涂鸦绘春天”活动在范县板桥古镇举行,近百名小朋友一起拿着画笔、描绘春天,一树垂柳、一朵梨花、一张笑脸、一簇黄花……随着充满童真与童趣的画幅一个个展现,惊讶声、赞许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张浩宇小朋友在一辆大卡车上画上了妈妈、爸爸与自己,他希望“外出拉货的爸爸早日回家相聚。”

丰富体验关注细节

文旅产业是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一环,是促进人文经济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的重要载体。为解锁更多文旅“打开方式”,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不少专家、学者、热心市民纷纷提出意见建议:

濮阳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刘小江表示,濮阳地处黄河故道,戏曲文化资源丰厚,挖掘本地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是当务之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他与诸多非遗传承人一起,致力于策划创作黄河谣系列。清明假期,他没有外出,而是加紧排练由他创作的唱秧歌《俺在黄河摇大船》。“近段时间,团队正精心打磨台词和表演节奏,希望节目早日与大家见面,期待能够受到大家欢迎。”他说。

市政协委员王金魁表示:“为发扬尊老爱幼传统,很多景区提出1米4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免门票。这种做法很好,但是现在很多人都通过网上买票,而身高还是以景区门口的标牌为准,令家里有1米39、1米41孩子的家长左右为难——提前买票吧,怕现场能免票浪费钱;不买吧,又怕现场让买票耽误时间。不如按年龄划分,规定6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免门票。”

市民高先生经常外出,见多识广,据他观察,假期景区游客集中度过高,既不利于景区生态,也不利于游客体验。一方面在于时间,平时工作忙,都盼着长假出去玩;另一方面在于高速,想着能省几百块钱高速费。“中办、国办提出的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令人鼓舞;大家建议的高速免费,不是按假期而是按里程,比如每年免费500公里很有必要。如果两项制度落实,必定能够促进消费、惠及百姓。”他说。⑩

本报记者 张西恒

2025-04-07 1 1 濮阳日报 c157301.html 1 清明假期尽享“文化味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