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赵杰华)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深入贯彻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评审在预算支出审核中的首道关口作用,在保障建设项目资金需求的同时,实现财政资金精准配置。今年一季度,送审金额3.54亿元,审减不合理支出4700万元,审减率达13.4%。
强基础、优流程、提效能,着力推进制度体系建设。通过修订《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办法》、起草《财政投资评审操作规程》,进一步完善制度框架,创新实施项目分类管理和限时办结制度,评审周期进一步压缩。同时,同步建立三级复核机制和动态风险防控体系,系统梳理出关键环节风险点,实现评审质量与效率双提升。
优化机制、技术,着力提升评审效率。针对重大建设项目建立专项服务机制,组建专业评审小组,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实现重点工程评审效率逐步提升。同时,建立“周学习+月研讨”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政策解读、案例剖析等专题培训,组织业务骨干与新进人员组成帮扶小组,促进经验交流和技能传承,专业人才梯队初步形成。通过绩效考核激励创新,推动多项评审技术优化方案落地实施。
廉政风险防控全程“在线”。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与财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将廉政风险防控贯穿评审全过程。通过全员签订《廉政责任承诺书》,建立岗位风险清单管理制度,结合大数据技术对项目受理、现场踏勘、报告出具等关键节点实施动态监控,将廉政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让监督全时全程“在线”。
通过多维度改革创新,市财政局构建起“制度规范+效能提升+廉洁保障”三位一体的财政评审新格局,通过前移监督关口实现预算审核提质增效,为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构筑了坚实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