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前县,有这样一位基层干部,他用心血和汗水诠释着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与担当。他就是“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提名奖获得者——打渔陈镇党委书记赵宪生。
扎根基层 心系群众冷暖
“只有真正走到群众中间,才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赵宪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打渔陈镇工作的这些年,他走遍了全镇的每一个角落,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2024年10月,连续的阴雨天气让赵宪生坐立不安。他深知,这样的天气对果农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随后,赵宪生在走访中了解到,几十家农户种植的上千斤猕猴桃面临滞销困境。看着果农焦急的神情,赵宪生暗下决心:一定要帮他们解决这个难题。
他迅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解决方案。经过反复讨论,他提出了“云直播+物流”的销售模式。为了确保这一模式能够顺利实施,他多次前往货运站、物流中心等地协调运输事宜。在他的努力下,水果滞销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看着果农脸上的笑容,赵宪生感到无比欣慰。
除了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赵宪生还积极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他坚持防微杜渐,经常走村串户,为群众讲解政策、分析情理。他提出的“六联多解”多元调解机制,充分发挥“小板凳”议事、“村贤”能人、“民间法官”的作用,让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在他的努力下,许多看似棘手的矛盾都得到了妥善解决,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和事佬”。
实干兴镇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实干。赵宪生深知,只有真抓实干,才能让农村发展起来,让农民富裕起来。
为了改善镇区的基础设施,赵宪生多次向上级部门协调沟通,成功争取到上级资金397万元。在他的带领下,打渔陈镇新建污水管网约4050米、污水检查井93座,破除并恢复水泥路面3350平方米。这些工程的实施,让镇区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赵宪生还高度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他带领全镇人民打造了“一红带多绿”的田庄生态产业园,探索出了新型产业联合社发展模式。在他的推动下,田庄樱桃产业园区成功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打造了全国性的田庄村樱桃品牌。这一举措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赵宪生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他建立镇村级人才信息库,摸排“六类人才”52人,培养储备了一批有知识、有情怀、有技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这些人才的涌现,为打渔陈镇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招商引资 推动经济发展
招商引资是推动镇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赵宪生秉承“多学、多问、多跑”的招商理念,先后赴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开展招商活动12次,考察企业16家,重点跟进线索项目6个。在他的努力下,打渔陈镇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招商引资亿元以上项目3个,税收完成预算数的132%。
投资5.7亿元的省重点项目远景智慧储能装备制造基地填补了濮阳市储能装备产业的空白;投资1亿元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二期备用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全县住宅小区供暖,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和项目,赵宪生秉持“服务为先”的理念,创新实施“1+1>2”服务模式。他打造了镇级“标杆型”便民服务大厅,推进标准化“一窗办理”服务。同时,他积极发挥镇村级“三支队伍”的优势,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点对点找问题、厘思路,围绕政策落实、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等方面,面对面倾听建议。定期开展“入企业 讲政策 送福利”行动,推动政策直达企业、直达项目。
“我将继续团结带领全镇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乡村振兴和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谈及未来,赵宪生信心满满。⑩ 本报记者 岳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