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

南乐县人民检察院

法治进校园 撑起“保护伞”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闫伟东) “当同学让你保管不明包裹时该怎么做?”近日,在南乐县谷金楼镇初级中学礼堂内,南乐县人民检察院“法治副校长”闫静带来的一堂特殊法治课引发热烈反响。这堂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守护青春成长路”为主题的公开课,通过数据警示、案例解析、互动问答三大模块,为青少年撑起预防犯罪的“保护伞”。

年龄不再是“护身符”。课堂上,闫静结合刑法修正案最新规定,深入解读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并强调存在罪错行为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将被送入专门学校进行训诫,“法律从不纵容恶意,年龄不是逃避惩罚的借口。”

警惕身边的“小恶”。看似玩笑的校园恶作剧、随手转发的网络谣言、盲目跟从的“哥们儿义气”,都可能演变为违法犯罪。闫静向大家罗列了身边常见的一些看似“小事”实则可能违法的行为。同学们纷纷感叹:“原来这些行为离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犯罪低龄化敲响警钟。最高检数据显示,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同比上升4.3%,其中盗窃犯罪占比达33%,未成年人犯罪呈现手段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和低龄化等特点。闫静用“毁掉前途、伤害家庭、撕裂社会”三重危害为同学们敲响警钟:一份刑事判决书可能让升学就业受阻,一场牢狱之灾将给父母带来终身伤痛,而群体性犯罪更会破坏校园乃至社会的安全环境。

筑牢青春防线“三部曲”。针对如何远离犯罪、保护自我,闫静提出用好三重防护体系:一是自我防护盾。加强情绪管理与自我控制能力,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二是法律防护盾。系统学习法律知识,遭遇侵害时依法寻求帮助。三是社会防护网。构建可信赖支持系统,强化证据意识,善用社会资源。

课程尾声,闫静告诉同学们,实施行为前要评估社会成本,人生抉择时要预判发展轨迹,身处困境时要激活法治“工具箱”。

谷金楼镇初级中学德育负责人表示,这种将真实判决书、司法大数据融入教学的创新模式,更有震慑力和警示性,学生印象深刻、反响良好,充分彰显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和转化效能。

2025-04-17 南乐县人民检察院 1 1 濮阳日报 c158173.html 1 法治进校园 撑起“保护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