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节约集约 激活存量空间潜能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我市按照“管住总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充分挖掘用地空间,努力抵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避免土地闲置浪费,切实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探索出了一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路径。
走进台前县服装及羽绒产业园可以看到,企业办公、装配、研发、仓储等空间布局十分巧妙,高高的立体式空间,既充满了现代感,也使得场地布局合理不拥挤。
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在规划时注重对土地精打细算,树立“向上开发空间”“向空中要地”理念,开发建设了立体式储货柜,将占地面积较大的设备产品,通过立体式存储,达到节约用地的效果。此外,公司建设的标准化厂房,总投资4亿元,仅占地254亩,亩均投资强度达234万元/亩,大大节约了土地。
今年濮阳市持续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专项行动,出台《濮阳市市城区街边低效闲置土地盘活若干措施(试行)》,一季度完成58处1930亩闲置用地摸排,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500亩;因地制宜利用闲置低效土地建设街边公园、停车场、商业配套等便民场所和设施;积极推动济郑高铁(濮阳段)土地综合开发项目,整合地方城投资源,推动城市建设。
生态修复 筑牢绿色发展基底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濮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好生态保护修复这篇大文章势在必行。濮阳市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上下功夫,聚焦生态突出问题,实施国家、省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申请7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试点项目,一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与布局、历史文化保护等各项工作,解决农村居民点散乱化、耕地碎片化等问题,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变闲散土地为有效资源。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加强与中原油田合作,稳步支持煤层气开发,推动地热探矿权出让,助推能源经济转型发展,助力全市构建了集煤层气抽采、液化、压缩、发电、运输、利用于一体的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条。
机制创新 释放自然资源利用红利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激活转型动能。
为进一步摸清全域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夯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基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市林业局高质量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全面清查全市范围内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 5类自然资源。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基础服务能力更加稳固,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市县一体化。推行“一码关联”全流程供地服务,实现用地、规划、施工联合审批,助力“拿地即开工”。建立资源勘探类临时用地审批新模式,审批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
通过系统推进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濮阳市正在走出一条生态优先、集约高效、惠民利民的发展新路子。随着国土空间规划蓝图渐次落地,这座转型发展中的城市正以自然资源精细管理为抓手,奋力书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濮阳答卷,第56个世界地球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也正在一步步地照进现实。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