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孙明山:残疾小伙的飞驰人生

一次骑行50公里,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尚且困难。但是,有一名右臂残缺的小伙儿,每天早晨都会骑行50公里,从未间断。他叫孙明山,范县陆集乡人,是名95后,在体育竞技与人生赛道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我想让更多人看到,残疾人不是弱者,我们也能在阳光下奔跑。”4月21日,孙明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意外折翼:从陷入迷茫到重启人生

孙明山的右手属于先天性残疾,小时候常感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肢体四级残疾的标签让他陷入自卑和迷茫:“看着残缺的胳膊,我甚至怀疑自己能否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转折发生在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明山被市残联选中参加濮阳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从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他,一举获得S9级200米仰泳比赛第一名。2018年,在一次省级游泳比赛中,他被省残疾人运动队自行车教练看中。从游泳转行到骑自行车,孙明山一开始连扶手都扶不稳。教练鼓励道:“试试用单臂掌控方向,也许你能找到新的可能。”“当我第一次独自骑出百米远,突然觉得风都是甜的。”这份重新掌控生活的成就感点燃了孙明山内心沉睡的火种。

单臂飞驰:用汗水浇灌梦想之花

训练远比想象中艰苦。为了弥补右臂残缺带来的不平衡感,孙明山每天清晨5点起床,骑行50公里。单臂操控车把需要极强的核心力量,起步时需用左腿猛力蹬地保持冲力,骑行中要单手完成刹车、变速等精细操作,往往一趟训练下来,左臂肌肉酸痛到抬不起来。“别人用双手完成的动作,我得用10倍的练习去磨合。”孙明山坦言,在训练过程中,经常要面对身体的疼痛和心理的挣扎,但他总是以惊人的毅力克服这些困难。

“每一次跌倒,都是在校准前进的方向。”他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骑行技巧:通过身体重心的细微调整替代双臂平衡,用指尖敏感度判断刹车力度。队友们见证了他的蜕变:“明山从不言弃。每次训练结束后,尽管汗水浸透衣衫,但他脸上的笑容却愈发灿烂。”

赛场绽放:奖牌背后的生命张力

2021年,孙明山首次站上全国残运会舞台,在男子4公里追逐赛中夺得第四名。这个成绩让他信心大增:“当跨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重新获得了新生。”

2023年成为他的“爆发年”:在全国残疾人自行车锦标赛上,他斩获男子15公里个人计时赛亚军,以及男子4公里追逐赛、1公里个人计时赛、70公里大组赛等3项季军;回到家乡河南,又在省残运会上包揽自行车比赛男子5公里个人计时赛和男子1公里计时赛冠军。被问及夺冠秘诀时,他指向手臂上的伤疤:“这些印记比奖牌更珍贵。它们告诉我,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在濮阳市第四届残运会上夺冠后,孙明山面对镜头说出了心声:“骑行教会我的不仅是掌控单车,更是掌控命运。当我冲过终点时,听到的不仅是掌声,还有内心的声音——我做到了。”

为爱骑行:让更多生命逆风飞翔

如今,孙明山不仅是赛场上的勇士,更是残疾人骑行群体的引路人。

随着孙明山的励志故事被更多人知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残疾人的骑行活动中。为此,孙明山发起公益骑行活动,带领残疾骑手用车轮丈量自由。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为残疾人争取更多的权益和机会,让他们也能够享受到骑行的乐趣。

谈及未来,孙明山眼神坚定:“我计划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残运会,冲击更高的领奖台。” 本报记者 王庆红

2025-04-25 1 1 濮阳日报 c158610.html 1 孙明山:残疾小伙的飞驰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