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华龙区委第三巡察组的反馈意见,在其监督和指导下,市实验小学党委紧扣党建引领核心,积极探索党建与巡察整改工作契合点,推动二者深度互融互促,激活学校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在思想建设、师德师风、支部建设等方面成果斐然,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第一议题“常态化”:把稳思想建设“方向盘”
强化“第一议题”学习力度。明确党委会议、支部会议必学内容,建立“专题学习+研讨交流+整改落实”闭环机制。本学期校党委和各支部重要会议进行第一议题学习10余次,交流发言30余篇,内容涵盖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更加深入,政治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创新“第一议题”实践载体。开展“理论学习+服务效能提升”活动。为破解巡察组指出的“学用结合不紧密”难题,学校创新实践载体,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教学改革。围绕“双减”和“五项管理”,制订《课后服务管理办法》,修订《作业管理规定》和《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强化作业监督,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在体育育人方面,积极落实学生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惠及近5000 名学生,典型做法获省市级媒体报道,以学促行成效显著。
师德师风“长效化”:涵养风清气正“好生态”
警示教育“入脑入心”。学校党委书记耿吉才讲授廉洁教育专题党课《扬廉洁之帆 铸教育之魂》,240余名参会教师深受教育和启发。校党委召开全体教职工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给教职员工敲响警钟。各党支部相继开展“警示教育”专题活动,引领党员教师进一步筑牢廉洁防线,自觉修炼如水师德。
常态监督“落细落实”。以廉洁校园建设为抓手,领导班子成员人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书》,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廉洁从教承诺书》280余份,六个年级组常态化召开师德师风专题会议20余次,师德问题苗头得到及时处置;建立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一票否决”制度;专门设立举报专线,查处典型案例,形成强力震慑。
品牌引领“见行见效”。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窦明奇引导党员、教师擦亮学校“水文化”品牌,深入领悟水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准,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弘扬传承教育家精神。面向全体教师征集“水之德 师之魂”格言210条,择优在学校公众号发布,引导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水之精神品性。教师们自觉用水文化提升自己的师道修养,培育大爱情怀,育人理念悄然发生变化,家校关系日益融洽。
支部建设标准化:筑牢基层党建“硬堡垒”
制度建设严起来。学校修订完善“三会一课”制度,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流程,制订党员学习计划和台账,规范“三会一课”记录程序,定期检查会议记录,推动党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高标准开展了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刀刃向内查问题、动真碰硬促整改,让党内政治生活真正严起来、实起来。
党员先锋树起来。深化“党建+教育教学”融合机制,党员教师带头攻坚教学难点、创新教学方法,示范课、研讨课成为提升质量的“红色引擎”。3月17日,青年党员司培宁在全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以《古人谈读书》示范课获行业点赞;3月21日,党员教师高放、雷莹莹等代表华龙区在豫陕两省国培项目论坛上分享“作业优化”经验,成为区域唯一案例;3月24日,党员教师郭洁在“龙都名师大讲堂”主讲非遗文化与美术教学融合专题,彰显先锋担当。
品牌建设亮起来。聚焦“少年党校”党建品牌提质,构建“理论学习+实践体验+红色传承”三位一体课程体系,通过微党课、红色研学等载体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培育“1+2五星先锋岗”党建品牌,以“一名党员带动两名群众”模式,引领党员教师在教育服务、志愿服务中亮身份、比贡献,形成党群同心、协同奋进的生动局面。
通过党建与巡察整改深度融合,学校各项工作呈现新气象。党建引领效应日益凸显,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学校积极构建“体育+”生态,挖潜体育运动时间、空间,创新推出“体育梯度教学法”,实现“健康第一”理念全员覆盖。教师师德修养日益提升,大爱情怀日臻醇厚,育人理念日益深化,智慧办学经验吸引省内外教育同仁前来观摩学习。
市实验小学党委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把巡察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深耕教育沃土,勇担育人使命,奋力书写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新答卷。
通讯员 庞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