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濮阳小麦研究所专家提醒——

小麦产量形成关键期要科学防范干热风

本报讯(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亓晓光)当前,全市小麦正处于灌浆关键期,是决定粒重和产量的重要阶段。据气象部门预测,5月上中旬将出现持续高温、降水偏少、大风频发等天气,我市旱情可能进一步加剧,高温、干旱与大风叠加,导致干热风发生风险显著上升。为切实保障小麦安全生产,5月6日,记者采访了市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专家,帮助群众做好小麦关键期管理,科学有效应对干热风灾害。

据介绍,干热风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性天气,小麦进入灌浆期后影响较大。干热风可导致小麦叶片功能衰退、灌浆期缩短、粒重下降,甚至造成小麦逼熟死亡,严重威胁产量。对于农户来说,小麦进入灌浆期后并不担心病虫害的危害,也不担心养分不足的问题,担心的是遇到干热风。因此,广大农户务必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关注预警信息,提前落实防范措施。同时,需警惕“旱涝急转”可能引发的“烂场雨”灾害,确保夏粮稳产丰收。

如何防范干热风带来的危害?专家介绍,关键在于科学灌溉和合理施肥。

灌溉方面,要通过科学灌溉优化田间环境。一是适时适量灌溉,对墒情不足的麦田,应在灌浆初期及时浇水,补充水分需求,调节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危害。二是优化灌溉方式,采用小水细灌或滴灌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防止后期倒伏,有条件的地块可结合微喷灌、喷灌设备,在干热风来临前适量喷水,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冠层温度。三是注意天气条件,浇水时需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避免大风天作业,成熟前15天内停止浇水,确保小麦正常成熟。

喷施叶面肥是防干热风、防早衰最简便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可满足植株后期养分需求,促进籽粒灌浆。在施肥方面,首先是喷施叶面肥,在小麦灌浆期,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有机类水溶肥料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其次是要增加喷施次数和用水量,干旱严重或无灌溉条件的麦田,可根据小麦生长进程和天气情况适当增加叶面喷肥次数,加大喷肥用水量力度,延长叶片功能期。最后,要结合“一喷三防”(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科学选用杀菌剂、杀虫剂和叶面肥,合理混配,实现“一喷多效”。⑩

2025-05-08 濮阳小麦研究所专家提醒—— 1 1 濮阳日报 c159022.html 1 小麦产量形成关键期要科学防范干热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