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为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纪念章。同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俄罗斯期间,会见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并颁发了纪念奖章。苏联元帅瓦西里·崔可夫的外孙尼古拉·崔可夫也在其中。
“这枚‘和平勋章’是我最看重的荣誉,因为它是习近平主席亲自颁发给我的。”尼古拉说。
高举多边主义火炬
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同各国的友谊和伙伴关系。
当前,霸权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世界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增加。习近平主席将多边主义比作能够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火炬,深刻指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世界各国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要弘扬多边主义,其核心要义是,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商量着办,不能由一国或少数几个国家说了算。”
习近平主席坚定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引领中国在解决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为推动早日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习近平主席提出“四个应该”,强调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中方通过穿梭外交努力斡旋推动和谈,并同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一道发起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
习近平主席同样致力于推动中东地区实现和平稳定。在中方斡旋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于2023年3月宣布同意恢复中断七年的外交关系。在沙伊北京对话前的几个月内,习近平主席分别同两国领导人进行了会谈。
沙伊关系取得重大改善后不久,在同习近平主席通电话时,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高度赞赏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建设性作用。
面对当前变乱交织的世界形势,习近平主席积极倡导维护共同安全。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亚信上海峰会上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八年后,他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向世界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倡导各国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破解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
实现世界持久和平是人类的夙愿。习近平主席曾说:“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习近平主席形容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
习近平主席始终将发展作为推动人类实现更美好未来的重要支柱,为此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搭建广泛合作的桥梁。
目前,中国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把支持全球南方发展振兴作为全球发展倡议合作的优先方向,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助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
“中国通过这些倡议与其他国家分享发展经验,有助于促进共同发展。”卢旺达经济分析师斯特拉顿·哈比亚利马纳说,“这些举措以人为本,有助于缓解国家间的紧张关系。”
推动完善全球治理
总部坐落在上海黄浦江畔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于2014年,是首个由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创立并主导的多边开发机构。
4月29日,习近平主席到访新开发银行时指出,这家银行是“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创举”,“顺应了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历史潮流,成长为国际金融体系中新兴力量和全球南方合作的金字招牌”。
金砖国家是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金砖机制在2023年实现历史性扩员,进一步壮大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力量。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明显滞后,全球南方代表性和发言权未得到充分体现。中国认为,只有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得到更加有力的体现,全球发展才能更加平衡,世界和平的基础才会更加坚实。
中国坚定支持非洲在全球治理中提升话语权。在2022年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率先明确表态中方支持非洲联盟加入二十国集团。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
2015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代表联合国接受了习近平主席赠送的“和平尊”。此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举措同习近平主席的远见卓识密不可分。
潘基文说,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展现了主动作为、至关重要的领导力。“他始终相信,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中国力量每增长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习近平主席如是说。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