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接第一版)

坚持机制护航,织密文旅服务保障网

文旅盛宴的背后,是全市一盘棋的系统工程。濮阳市构建“策划、执行、监管”全链条机制,优化文化展演形式,激活“文化味+烟火气+新时尚”的耦合效应,将文化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顶层设计:统筹调度下好“先手棋”。早在节前两个月,市委、市政府便组织筹备“春满龙都 畅游八景”旅游季暨濮阳市2025年“五一”期间重点文艺文化活动,建立“1+6+N”工作矩阵,文旅、公安、交通、应急等22个部门全域联动。通过召开专题协调会、调度会,将九大活动细化为一项项任务清单,实现定人、定时、定责网格化管理。

安全筑基:多方联动筑牢“防护墙”。为确保“五一”文化活动既热闹非凡,更安全有序,文旅部门实时监测景区人流量,当水秀杂技产业园瞬时人流突破承载量时,立即实行限流分流,及时疏导客流至龙湖市集;公安部门开启“护游”模式,启动交警执法站5个,设置临时执勤点40个,全域覆盖的治安防控网络,人潮涌动中的一抹抹藏蓝,让游客感叹“安全感就在身边”。

宣传造势:立体传播点燃“期待值”。从“线上引爆”到“线下引流”,打出宣传组合拳:“中原文化大舞台”话剧展演提前开启线上预售,龙湖无人机光影秀全网预热视频播放量破10万,水秀直播间2亿人次在线观看,累计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流量预埋”策略,让文化吸引力提前转化为旅游预约量。

坚持长效转化,培育文旅融合新生态

文旅融合不能只是节庆期间的昙花一现,为此,濮阳正将“五一经验”转化为常态化运营模式,构建“文化赋能——消费反哺——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文化基因植入景区升级。“濮阳八景”赋能提升“邀您打榜”系列文旅活动开始后,全市各景区纷纷申请“出战”:戚城文物景区推出“孔子居卫”主题宣传,讲述孔子在濮阳的故事,进一步提升濮阳历史文化底蕴;市博物馆举办中原·百姓生活变迁摄影展、木版画艺术展和器以藏礼——识读博物馆里的生僻字等3个特色展览,彰显文化特色;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通过全息影像,再现古老杂技图谱中的历史场景,让非遗从静态保护走向活态传承……文化不再停留于展板解说,而是化作可感知、可消费的深度体验。

产业联动释放乘数效应。濮阳以文旅为纽带,推动“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清丰县开辟农文旅融合新路径,举办“蘑菇味·清丰鲜美食节”,推出“蘑菇”造型的民宿,开启产旅融合兴业游;在戚城公园,游客亲手参与麦秆画、面塑和古琴制作,带动手作体验与文创衍生品热销;范县毛楼生态旅游区陶模艺术馆举办非遗文创展销会……这种“文化+”跨界融合的模式,让消费链条越拉越长。

品牌效应激活城市魅力。节后数据显示,濮阳文旅品牌搜索量持续走高,市民游客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自发形成传播节点,“高空走钢丝”“卫风市集”“无人机光影秀”“戏剧展演”等场景经社交媒体传播后持续发酵,形成话题流量。这种“文化赋值——体验转化——口碑裂变”的品牌生长逻辑,正推动濮阳城市形象从地域性认知向全国性品牌跃升。

坚持以文铸魂,开启全域文旅新篇章

从剧场到市集,从社区到乡村,“五一”期间濮阳以文化基因激活全域旅游的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文化不是经济发展的点缀,而是驱动转型升级的核心动能。当杂技演员的高空翻腾化作消费数据的跃升,当卫风古乐的音符谱就夜经济的华章,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文化为笔,书写着文旅融合的“濮阳范式”。未来,濮阳将继续深挖“龙文化”“杂技之乡”等超级IP,打造全域沉浸式文旅体验区,让文化软实力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2025-05-12 1 1 濮阳日报 c159182.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