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濮麦186的自述

5月12日上午,位于经开区王助镇的市农林科学院试验基地内,濮麦186推介会在此举行。记者在现场聆听了濮麦186的自述——

我姓濮,名叫濮麦186,是土生土长的‘濮阳种’。口说无凭,眼见为真,欢迎大家深入田间看看我的整体长势,以对我有个全面的了解……

我是一粒小麦种子,是一个优良的小麦种子。严格来说,我也有外来基因,我的母本为中育8号,父本为许科1018。是濮阳市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的专家们,通过基因组合,让我最终成为一粒濮阳本土品种。

我今年13岁了,你可能会说:“13年才成为一粒优良种子,太慢了吧!”我要告诉你的是,小麦种子可不是那么容易培育出来的,培育一个品种一般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杂交组合F0代,到参加省审、国审的F5代,再加上5年试验阶段,10年时间悄然而去。每个品种都要通过杂交组合、分离、选株等,一遍遍筛选,优胜劣汰、优中选优,才能筛选出各方面都合格的“优等生”。然后,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一路过关斩将,才能通过省审或国审,中间有一项不合格就会被刷下来。就像我吧,其间经过无数次分离、选株等程序优化,先后参加多次试种,才于今年3月份正式通过国家审定。

如果你问我优良在哪里,看看这翻滚的麦浪就知道了。结实的麦秆、硕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粒、整齐的麦相,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如果非要用专业一点的术语来说,我的突出优势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生长势强,分蘖强壮;二是两级分化快,苗脚利索;三是株叶型合理,光合速率快,高产稳产广泛适应强;四是抗赤霉病、抗倒伏、抗逆性强;五是籽粒大小均匀饱满,容重高,面粉白度高,麦香味浓。我的产量表现也是非常好的,2021—2022年度,我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0.2公斤,比对照周麦18增产6.46%;2022—2023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50.6公斤,比对照周麦36增产4.92%;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5.7公斤,比对照周麦36增产4.93%。一般亩产780公斤左右,高水肥地块具有880公斤以上的增产潜力。此外,虽然是濮阳品种,但我可不光适合在濮阳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陕西、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基本都适合我生长。

介绍了我自己半天,我还得说说我的那些通过国审的“哥哥”们,他们同样个个不简单。近年来,市农林科学院先后自主培育出濮麦168、国审麦20200044,濮麦087、国审麦20200042,濮麦1165、国审麦20210032,濮麦117、国审麦20210081,濮麦8062、国审麦20210080,濮麦116、国审麦20220021等6个国审品种和1个通过湖北省审定的品种濮麦8062、鄂审麦20220016。

濮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通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四高四争先”目标,实施全方位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全领域强化农业科技赋能等七大行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正在市农林科学院小麦专家们的带领下,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攻关,逐渐形成“研、产、销”和“育、繁、推”一体化运行机制,促进我市小麦加工产业发展。今天,我主动出击,推介自己,力争把优秀的成果推广下去,以种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争取在优质小麦发展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为端牢国家粮食饭碗作出咱濮阳麦种的应有贡献。⑩

本报记者 袁冰洁

2025-05-14 1 1 濮阳日报 c159272.html 1 濮麦186的自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