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胡翔蔚 刘文胜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每一滴水的节约都是对城市未来的守护。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思路,首要的便是“节水优先”。
肩负着市城区80余万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重任的濮阳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坚持“为国节水”理念,多项举措将管网综合漏损率降至5%以内,一年节约丹江水800余万立方米,为全市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向设备要节约:“两段论”从源头减少浪费
5月12日上午,位于经开区王助镇的丹江水加压泵站内,电脑屏幕上的参数显示1号泵、3号泵运行稳定,正常输水。
这里,已成为市城区南水北调调压塔的“调度中心”。用水高峰、低谷时段,工作人员通过调整不同的参数,在保证供水稳定的同时,实现了日节约1.2万立方米丹江水的目标。
加压泵站作用在哪儿?“两段论”有何妙处?这要从我市供水水源说起。
2015年丹江水向我市输水后,市城区拥有了丹江水、黄河水及地下水3种水源:丹江水价格高、水质好,是市城区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源;黄河水是工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备用水源;地下水则作为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的重要应急水源。2017年,为消除丹江水直接向水厂输送时产生的水锤效应可能引发的爆管风险,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在黄河水调节池旁建了一座调压塔,通过重力自流方式向水厂输送丹江原水。
然而,由于调压塔长期保持高水位运行,加之城市用水量波动较大,导致进水阀门频繁调节,大量丹江原水通过溢流口流入黄河水调节池,被作为黄河原水供应工业生产,造成了水资源浪费。每年有480万立方米的丹江原水溢流,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400万元。为解决丹江原水溢流问题,2021年,市自来水有限公司自筹资金900余万元,建成丹江水加压泵站。泵站虽能解决丹江水溢流问题,但运行模式成为新挑战:抽水过慢仍会导致溢流,抽水过快则可能抽空调压塔内的蓄水。
面对这一难题,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从汽车定速巡航原理中获得启发,创新性地将调压塔进水流量划分为两个时间段,根据供水高峰和低谷时段分别设定运行参数。“两段论”运行模式,将调压塔液位精准控制在10米以下,成功实现零溢流。
向科技要节约:“黑科技”斩断盗窃水“黑手”
“这个消防栓上面加装了智能闷盖,依托智能芯片的强大功能,实时监测取水、拆卸、破坏等异常行为。一旦出现私自取水、拆卸等现象,我们的监控平台就会报警。”在市城区濮上路与石化路交叉口路北一处消防栓旁,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管网运行部负责人杨志峰一边演示智能闷盖的操作方法,一边对记者说。
这样的智能闷盖全市共安装了805个。杨志峰介绍,消防栓专为消防用水设置,但一些单位和个人经常打开消防栓私自接水,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805个智能消防闷盖的安装,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类似消防智能闷盖这样的“黑科技”还有很多。大客户远传水表、公厕远传水表、绿化远传阀控水表、智能加水栓等,如一个个“门神”,为城市水源日夜“站岗”。
在城市管网漏损问题中,盗水现象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一大难题。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积极探索破解之道,基于智能感知终端与物联网传输技术,对公共用水设施实施全流程智能化改造。通过购置并安装大客户远传水表、智能消防栓闷盖、公厕远传水表、绿化远传阀控水表及智能加水栓,构建起一套精准高效的公共用水监控体系,实现了对市城区约120万立方米公共用水量的精细化管控。
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对月用水量1000立方米以上的总表小区、学校、医院及工商业用户,统一安装远传水表,从根本上杜绝了计量水表作弊现象。在每台消防栓上加装智能闷盖,提升了消防栓管理的安全性和应急处置效率。此外,更新安装的智能加水栓,不仅实现了用水量、压力、运行状态及GPS定位的实时监控,还通过刷卡取水的方式,从源头上杜绝了偷水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向人员要节约:群防堵漏筑牢供水防线
“我现在已养成习惯,一看到窨井盖就想仔细检查有无渗漏。”5月12日,说起公司群防堵漏的措施,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机关干部陈智说。按照公司安排,陈智负责执行5个窨井的巡检作业,一开始感觉是负担,习惯后意识到是责任,不仅每月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还经常检查其他窨井有无漏水情况。
窨井渗漏是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重点难题,长期存在且威胁供水系统结构安全。为解决这一难题,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从2023年5月开始,创新构建了“全员参与、智能监管”的巡查体系,依托智慧水务系统开发智能巡检APP,发动全体干部职工以每人分包5个窨井的方式,对全市窨井开展月度巡检,及时发现并反馈明漏、暗漏等问题。
群防堵漏有力筑牢了供水防线。据统计,刚刚过去的2024年,公司全年累计生成巡检任务5697次,通过巡检发现并修复各类漏水问题200余处,有效减少了管网漏损,每年可节约水资源约30万立方米。(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