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濮阳县司法公证为中医师承开出法治“新药方”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田宏伟 李淑妍 ) “现在签完公证合同,我和徒弟都吃了定心丸。”5月12日,在濮阳县公证处服务大厅,中医骨科专家白鸿勤手持公证书介绍道。这份经公证的师承合同不仅将5年带教要求精准拆解为1920课时,还特别约定徒弟出师后需在该县执业3年以上。借助法律文书的强制效力,既为老中医的诊疗秘方筑牢“防盗门”,又立下教学质量“军令状”——合同上白纸黑字写明:每季度开展临床技能考核,徒弟若连续两次考核不达标,师徒关系自动解除。

拥有120万人口的濮阳县,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面对中医传承“青黄不接”的痛点,濮阳县公证处联手卫健部门用法治“银针”激活中医药传承的“经络”,联合开出三剂“法治良方”:一是实行中医师承公证材料清单制,明确要求提供身份证明、医师资格证等佐证材料;二是建立双审机制,通过现场核验与大数据筛查确保材料真实性;三是推行“容缺受理”服务,对次要材料缺失的允许事后补交。

办理过程中,公证员化身“法治导游”,通过事前告知“准备什么”、事中指引“如何办理”、事后提示“享有哪些权利”的三段式指引,彻底破除“证明迷宫”困局。

千年岐黄之术正迎来法治护航新范式。今年以来,濮阳县公证处通过办理3件中医师承合同公证、接受10余次法律咨询,创新搭建起“存证固本+履约把脉+纠纷正骨”三维防护体系,既化解了“传承断代”的风险,又遏制了“秘方外流”的隐忧,不仅为中医师承提供了规范化与法制化保障,更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增添了助力。

2025-05-15 1 1 濮阳日报 c159323.html 1 濮阳县司法公证为中医师承开出法治“新药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