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审判一线奋战7年的华龙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法庭副庭长张衍聪,带领书记员朱欢组成审判团队,仅用3年的时间就创下审结案件零差错、平安建设考评华龙区区直单位第一的佳绩。2024年审结的261件刑事案件,记录着这位一级法官对“如我在诉”理念的深刻诠释。
温度:破冰僵局暖民心
2023年审理刘某诈骗案时,面对公诉机关建议的3年8个月实刑,张衍聪敏锐地捕捉到案件症结——被害人马某急需追回15万元经济损失。他突破就案办案思维,通过辩护人联系到被告刘某的父亲。经过10余次电话调解,最终促成家属全额退赔。刘某被宣告缓刑时,该案既守住法律底线,又修复了破损的社会关系。
“刑事判决关乎人的自由与尊严,绝不能一判了之。”张衍聪在办案札记中写道。工作中,他深刻体会到刑事审判定罪之有无、刑罚之轻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集中体现,每一份判决都体现了善恶价值的取舍和法治精神的引导。正是这种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事实真相的执着,支撑他在刑事审判战线上不断前行。
深度:穿透迷雾解死结
2024年一个雨夜发生的交通肇事案,考验着法官的平衡智慧。此案被告人梁某无力赔偿21万元,而被害方沉浸在丧亲之痛中。张衍聪3次到当事人家中,发现梁某前妻有赔偿意愿但存在心结。经过3次“背对背”调解,梁某前妻最终代偿全部损失,从而促成刑事谅解,被告人被宣告缓刑。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对华龙区人民法院表示感谢。该案既保障了被害方权益,又避免出现“案结事未了”的风险隐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张衍聪认为,一名合格的刑事法官,要心存悲天悯人情怀、胸怀正义感,目光不断往返于司法实务与法学理论之间、实体规范与程序规则之间、诉辩双方的争议意见之间,并具备良好的换位思考能力和是非裁判功力,这样才能作出公正的判决。
精度:织密法网护安宁
面对涉众型经济犯罪,张衍聪创新采取“审判+”工作法。在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造成120余名集资参与人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案件中,他制作的冻结账户资金清单覆盖40个涉案账户,他附卷移送的集资参与人分配清单,帮助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他延伸审判职能,推动建立公检法涉众案件协同机制,相关经验在全省人民法院推广。
从高校反诈课堂到城中村普法现场,张衍聪带着典型案例奔走宣讲。由他主笔的《电信诈骗犯罪特征图谱》成为社区民警的办案指南,他研发的“刑事审判量刑辅助模型”提升类案裁判效率30%。
“司法,既要有穿透事实的锐度,更要有体察人性的温度。”张衍聪带领团队在司法实践中注入人文关怀,用“铁案+暖调”工作法书,写着新时代刑事审判的为民答卷。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王博 张雨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