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赵丽娜)“拄拐也要来见证公平!”近日,在濮阳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内,王某等16名农民工从执行法官手中接过被拖欠的62202元劳务费。该院通过涉民生案件快速响应机制,仅用48小时就执结这起工程分包领域欠薪纠纷。
2021年,某建筑工程公司承包某河道硬化工程后,又将部分工程分包给赵某。同年2月,赵某雇佣王某等在工地务工。3个月工程期结束后,赵某却以各种理由拖欠工资,王某等人多次讨要无果,后经该院判决作出后,赵某仍拒不履行。今年4月,王某等人向该院申请强制执行。
“该案涉及农民工工资,属于涉民生案件,必须优先执行、快速执结。”在执行案件研判会上,该院执行局局长方青对该案进行部署后,2名执行干警秉承法律讲透、措施用尽、压力给够的原则,立即启动涉民生案件快速响应机制,对判决书、庭审笔录、财产申报表等材料进行全要素筛查,重点核查工程款流向、分包单位偿付能力等指标;对被执行人银行账户、车辆登记、不动产等财产线索核查,同步开展电话沟通。“农民工兄弟辛辛苦苦干活儿,你们却拖欠工资,于心何忍?”“如果再不履行义务,法院将采取强制措施,到时候不仅钱要还,还可能面临信用惩戒。”该院两名执行干警多次找到赵某和某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人,既讲情理,又明法理,并站在企业长久发展的角度,告知被执行人此案件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会对企业形象、业内信誉、社会肯定度等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此案件如果长期不履行,后续企业在开辟新业务、招标、招工等实际运营过程中,会因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而受到限制。
经释法析理与执行威慑双轨施策,此案被执行人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主动联系濮阳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将所欠劳务费一次性支付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