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展示和宣传全市广大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引导广大职工当好主力军、建功新时代,自即日起,市总工会和濮阳日报社联合推出《劳模匠星耀龙都》专栏,对一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宣传报道,激发全市广大干部职工以先进为榜样,进一步振奋精神、担当实干、勇毅前行,加快推动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敬请读者关注。
她是一名白衣天使,在一线护理岗位辛勤耕耘37年;她也是一名医疗质量的把关人,用精益求精的认真与执着,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就医感受,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篇章。她就是2024年获得“河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濮阳市人民医院质量与应急管理科科长李新丽。
5月12日,走进李新丽的办公室,一尘不染、井井有条,她对生活和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由此可见一斑。1988年8月,刚满18岁的李新丽进入市人民医院从事医疗护理管理工作,一干就是37年。
对工作精益求精,是李新丽对自己的一贯要求。作为护理学科带头人,她带领护理团队严格落实护士分包病人的责任制,建立分层级使用和管理护理人员机制,实行弹性排班,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整个团队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2013年,在医院护理十项技术操作比试中,她带领团队取得了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夺得河南省“优护示范病房”称号。
在任护士长的20余年里,李新丽经历过抗击非典、新冠疫情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是当时的工作常态。2021年6月中旬,为满足市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需求,她带领近百人的团队,仅用3天时间就成立了一处拥有20个接种台、14个登记台、每天可容纳近万人次接种的接种点,累计接种疫苗20万剂次,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役作出了积极贡献。“李主任干工作特别拼,她的敬业精神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些后来者。这些年来,我始终把她当作学习赶超的榜样,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医护工作者。”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护师梁润霞说。
质量控制,是每个医院的生命线。2022年4月,李新丽在担任神外二科和肝胆外科护士长的同时,还负责质量与应急管理科的工作。她带队每天对各科室的患者病案进行督导检查,发现不够规范的要求立行立改;加强全院医疗流程优化、医疗团队协作等工作,大力推进医疗联合体线上线下会诊形式正常运行,积极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有效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该院肝胆外科医生张明杰表示:“通过进一步规范患者病案,我们能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好患者。”
应急救援是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行动中的重要一环,旨在迅速有效拯救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在肝胆外科护士站,记者看到了一本巴掌大的《常见急救救援知识手册》,里面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载了呼吸心跳骤停、气道异物、溺水、电击、中毒等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以及心肺复苏术、黄金四分钟救援、海姆立克推荐手法等,既生动形象又简单明了。这本非常实用的“口袋书”,就是2023年李新丽牵头制作的,目前该院200余名参与应急救援的医护人员人手一本。
2023年至2024年,李新丽还先后组织了市人民医院卫生应急技术业务培训及防汛应急演练、市级紧急医学救援演练和2024年度濮阳市卫生健康委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演练等重大活动,全面提升了该院应急救援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救援效率。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在2023年承办的濮阳市急诊急救技术比武活动中,李新丽荣获市级一等奖;在2023市级应急紧急救援队伍应急点验演练中,带领团队夺取第一名的好成绩;参加省级急诊急救知识技能竞赛,荣获二等奖。
如今的每一天,李新丽的工作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统一规范门诊和住院部的6S管理,组织开展市级质控中心工作专题培训,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医院关键绩效指标KPI质控工作,下乡督导调研……
“劳模称号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面旗帜。它时刻提醒我,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劳动诠释奉献、用奋斗书写忠诚,在平凡岗位上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李新丽表示。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高钰淋 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