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乐县杨村乡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难点,创新实施“三法筑基”工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制度,建立三级响应机制;强化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通过“老带新+轮训制”提高调解员专业能力;创新“积分制+激励”工作机制),以乡综治中心为平台,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资源,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完善制度,织密矛盾纠纷调解网
“根据派出所出警记录,男方陈某存在肢体暴力,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告诫书签发条件。但女方今天突然撤回离婚申请,大家怎么看?”4月28日,杨村乡综治中心内,6名来自司法、民政、妇联等部门的骨干力量围坐在会议桌前,围绕“情感裂度”“法律关联度”“社会辐射面”三个维度对该起离婚纠纷展开研判。
杨村乡通过建立三项制度,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一是建立全流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制订涵盖排查、登记、受理、调处、反馈的全流程工作规范。二是建立分类分级处置机制。根据矛盾纠纷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将矛盾纠纷划分为一般、复杂、重大3个等级,分别明确由村调解小组、乡综治中心协调部门联动、乡党委乡政府专班应对的分级处置规则。三是建立定期研判预警制度。每月开展重点案件分析会商,系统梳理矛盾纠纷趋势特征,针对性制订风险化解方案,实现早预警、早介入、早处置的闭环管理。
强化队伍,打造矛盾调解主力军
“老王,你说李二故意卖你劣质种子,可这种子袋上贴着某种子公司的合格标。”
“他们掺了陈粮!某种子公司小张是李二舅家的女婿!”
5月10日,杨村乡综治中心的培训实景区内,学员在摆满农具、账本的纠纷现场模拟调解情境;虚拟区内,投影幕布滚动播放AI生成的耕地边界纠纷全息影像,要求调解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条文即兴应对。
杨村乡着力加强乡、村两级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和乡、村两级调解员。通过“老带新+轮训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案例研讨、经验交流等,提升综治队伍的法律素养、调解技巧和群众工作能力。邀请法律专家、资深调解员开展专题讲座,传授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土地承包等常见矛盾纠纷的调解方法和技巧。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率、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纳入矛盾纠纷调解队伍的绩效考核,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督促整改,充分调动调解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创新机制,激发矛盾调解新活力
“您的当前积分:156分。”5月15日,杨村乡睢杨村调解员王大姐的手机屏幕上这样显示。
杨村乡创新“积分制+激励”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矛盾纠纷调解员主动参与村级矛盾纠纷调解的积极性。制订《杨村乡村级矛盾纠纷调解员积分管理办法》,明确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成功案例、调解难度系数、群众满意度等积分细则,矛盾纠纷调解员每成功调解一起一般矛盾纠纷、复杂矛盾纠纷、重大矛盾纠纷,分别给予5分、10分、20分的积分;调解过程中获得群众书面表扬的,每次额外加3分。调解员所获积分可作为村级评优评先、推荐参加更高层次培训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年度积分排名靠前的优秀调解员给予现金奖励,并在全乡范围内通报表扬,有效激发了矛盾纠纷调解员的工作热情。
“三法筑基”工程实施5个月以来,杨村乡构建起乡、村两级联动综治体系,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2起,化解率89%,为乡村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郭冰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