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趁着雨后初晴的好天气,濮阳县清河头乡西大韩村的种植大户刘从勇站在自家的田埂旁,指挥农机手播撒花生种。
“就剩这20多亩地了,今天干到天黑也得播完!”刘从勇抬头看看天色,对农机手说,“小刘,你先歇会儿,我来!”
随后,刘从勇快步登上北斗导航花生播种机机舱,熟练地在显示屏上设定好路线轨迹。在发动机的“隆隆”声中,车轮滚滚向前。伴随着“嗒嗒嗒”的声响,一粒粒红色的花生种子便混合着化肥颗粒跳入松软的土壤。车轮碾压的土地,留下一道道笔直的沟壑,筑起宽窄高低均匀的地垄。
刘从勇是退伍军人,早年曾在工地摸爬滚打,也走街串巷做过小生意。他于2013年开始投身农业生产。如今,他不仅熟练操作各种农机器械、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懂得科学的农业管理,还注册成立濮阳县大勇种植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发展模式,集土地托管、农资购销、农产品销售、农技服务于一体,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他注重品牌建设,带领合作社打造出了“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濮金园”系列农产品,带动清河头乡农产品实现价值倍增。
走进濮阳县大勇种植有限公司(豫发大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厂区,市内的粮油店经销商正在挑选印有“濮金园”商标的系列产品。记者看到,“濮金园”系列产品包括黑麦仁、白麦仁、黑面粉及黑麦面条等,简单的包装透着质朴。去年,合作社种植的小麦入选2024年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濮阳小麦”成为“香饽饽”。打开产品包装袋,“濮阳小麦”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
“濮金园”和“濮阳小麦”能够产生品牌效益,与清河头乡党委、乡政府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发展思路密不可分。乡党委、乡政府聚焦提高农产品单位产值,从2018年开始布局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以豫发大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明确提高产品品质和延伸产业链条两条主攻方向。在这样的形势下,刘从勇以公派“新农人”身份先后前往华西村、浙江大学及首都管理干部学院学习。走出家门,眼界大开,他发现农民除了秉承多年来“种麦割麦,坐等收麦”的旧模式赚小钱,还可以通过品牌建设对农产品增值赋能。
说干就干。依托金堤河两岸湿润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水利条件,合作社引进郑麦1860、濮豆630等良种,通过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及有机化肥等方式,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如今,合作社生产的小麦、大豆、花生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证;“濮阳小麦”品牌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濮金园”麦仁被评为“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产品质量有保障,产地可溯源,不仅在产品购销环节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还吸引河南金苑粮油公司等加工企业与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年签订生产订单1200吨。下一步,刘从勇计划建立专业的生产线,将“濮金园”系列农产品推往更广阔的市场。
这些年,闲不住的刘从勇在农业上不停地折腾,俨然成了农业领域的“门门通”。去年,合作社加入河南省花生产业集群,生产的手剥花生种子米和优质花生油销量可观;建设了一个花生芽苗菜种植基地,目前已培育了好几批花生芽苗菜,计划下一步进行大规模种植。
落日余晖中,刘从勇驾驶的花生播种机在田间勾勒出道道笔直的线条。生机勃勃的田野,即将上演新一轮的丰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