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武联防”的呐喊仍在回响,今朝济郑高铁的笛声已划破长空,唤醒沉睡的田野。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丰收图景,与红色研学基地传承的琅琅书声,在高速路网织就的时代经纬上交相辉映,一幅赓续红色血脉、坐拥枢纽通衢、产业蓬勃兴起、治理智慧创新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南乐千口大地恢宏铺展。
红色血脉铸魂:从抗日堡垒到精神地标
千口镇地处南乐县东南边界,徒骇河蜿蜒勾勒豫鲁之界。80余年前,韩青竹等革命志士在这片热土上创建的“武联防”抗日联防区,至今仍传颂着“六村联防、寸土不让”的英雄传奇。1942年,在日伪军疯狂扫荡的严峻形势下,张庄集村、李家村、樊村、杜家村、武家村、闫村等6个村庄在冀中军区南进支队的指导下,构筑起一道“全民皆兵”的抗日防线。联防区内,军民同心修筑寨墙工事、开挖纵横地道、设置护村沟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这里创造了“不纳一粒粮、不交一文钱、不出一个夫”的奇迹,成为南乐县抗日政府赖以生存的“红色堡垒”“安全岛”,更是部队休整、伤员疗养、物资储备的重要基地,开国上将宋任穷、苏振华、杨勇、杨得志等均在此工作生活过。
作为冀鲁豫边区抗战的重要堡垒,这里曾被誉为“中原小延安”,如今正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新身份焕发时代光彩。依托厚重的红色资源,千口镇构建起“一核六点”的红色教育体系:以张庄集村“武联防”纪念馆为核心,串联6个联防村的抗日小学遗址、医院旧址、火炮厂旧址等实景教学点,开发红色研学路线,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累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1000余场次,接待参观学习者13万余人次。
交通网络赋能:从闭塞之地到区域枢纽
在千口镇辖区内,341国道与209省道构成交通主骨架,仇闫路、大张路等县道与千库路、良樊路等乡道交织成网,形成“四横四纵”的公路体系。南林高速东延工程犹如一条玉带斜贯镇域,7.2公里的辖区内设有南乐县东部片区唯一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南乐东收费站。正在建设的濮聊高速在南仇庄村预设高速公路出入口和服务区,与南林高速相接。济郑高铁在千口镇樊村设济郑高铁南乐站,距镇区仅8公里,南乐至郑州最快1小时8分钟可达,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满足了人们求学、探亲、旅游、商贸等出行需求。
纵横交织的交通网,不仅激活了人流、物流,更催生出强劲的“枢纽经济”新动能。千口镇抢抓机遇,擘画“一核两轴带三区”(一核是以高铁站为核心。两轴是以快速通道为依托,打造产城融合发展轴;以通往山东的大张公路为依托,打造三产融合发展轴。三区指以341国道、209省道交叉口和南乐东高速公路出入口为本,建设综合功能区,拟建设大型物流园1座;以高铁站、濮聊高速公路出入口为依托,建设商务核心区,其中苏海村、翟庄村、柴庄村3个村计划整体搬迁,融合建设“高铁社区”,预计可腾出建设用地100余亩;以红色“武联防”为主题,建设红色旅游区)的发展蓝图,将千口镇打造成“县东交通枢纽、南乐商贸物流副中心、融合红色元素和现代农业的周末旅游新景区”。
特色产业强基:从传统农耕到三产融合
走进孟庄村占地150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83座大棚宛如一条银色长龙,棚内一朵朵赤松茸、草菇、双孢菇等食用菌破土而出,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挣不了多少钱,现在一个大棚就能赚8000余元!”村民老仇笑得合不拢嘴。在良善村,160亩红薯地变身“聚宝盆”,不仅给村集体带来30万元的年收入,还让每位村民领到了沉甸甸的“甜蜜分红”——12公斤冰糖心蜜薯。
东望,高标农田涌金波;南眺,瓜果飘香缀枝头;西看,菌伞朵朵映银棚;北顾,薯田连绵织绿毯——一幅“东粮、南果、西菌、北薯”的现代农业版图,在千口大地生动铺展,日渐丰盈。一条条产业路如金线串珠,将特色农业区紧密相连;一座座现代化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映照着村民忙碌的身影。乡村振兴的春风里,千口镇正以产业为笔,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着共同富裕的新画卷,让传统农事焕发出时代光彩。
治理创新聚力:从革命互助到共治共享
烽火岁月里的铜锣声犹在耳畔,新时代的“智慧云锣”已响彻千口。当年“六村联防”的红色基因,如今正演绎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在张庄集综治中心,一块电子屏实时显示着联防动态。这里孕育出的“五联工作法”,正成为边界治理的“金钥匙”:问题联治就像“中医会诊”,村党支部书记每月围坐“把脉”,对重点人员建立“一人一策”档案;警民联动构筑“天罗地网”,民警与联防队员“捆绑作业”,重要警情快速响应;矛盾联调打造“解纷超市”,“五老”调解队、法律顾问团、联防队员随叫随到,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信息联通搭建“神经中枢”,情报交流互动牵动多方神经;治安联防织就“无缝天网”,交叉巡逻实现防控格局优势互补。
从血与火淬炼的革命岁月,到风驰电掣的高铁时代,千口镇紧握“武联防”精神这把永不褪色的“金钥匙”,奋力开启了红色文旅、枢纽经济、现代农业、智慧治理“四轮驱动”的乡村振兴新局面。这片承载荣光的英雄土地,正以“组织联动聚合力、产业联兴强根基、治理联抓固根本”的新时代“武联防”答卷,赓续红色血脉,回应时代课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着充满生机与智慧的“千口实践”。
全媒体记者 王献伟 通讯员 李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