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铎 王国胜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近年来,濮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将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聚焦高额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顽疾,靶向发力,系统施治,以文明新风滋养乡村振兴沃土。
深耕实践沃土,构筑文明高地
一地之美,不仅美在城市,也要美在乡村;不仅美在“颜值”,更要美在“气质”。近年来,濮阳市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丰润道德滋养。文明新风,不仅传遍城市街头巷尾,也吹遍了乡村田间地头,走进寻常百姓家,吹进群众心坎里。
——阵地资源“活”起来。把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这些“大馆子”,还有镇村(社区)里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便民服务站这些“小站点”,统统打通了血脉。窗口单位也摆上了“文明实践志愿岗”牌子。依托全国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丰单拐,濮阳市精心打造了红色文化主题文明实践带。大家纷纷走单拐小道、看革命旧址、听英雄故事,红色血脉代代传。仅在这一个地方,就开展160多场活动,参与人数超过30万人。
——活动内容“火”起来。玩的是“文艺+”新花样,讲的是党的好政策、乡村振兴的实招、抵制高额彩礼的新风。理论宣讲、农技课堂、体育赛事、红色电影……举办2万多场活动,服务群众超过60万人次。与此同时,推动“资源共享、活动共联”,学雷锋月、“三下乡”、传统节日里,主题宣讲、文艺演出、田间帮手、科技指导、健康义诊、移风易俗这些贴心服务,扎扎实实举办了上千场,场场送到家门口。
——群众需求“融”进来。文明乡风是抓手,志愿服务是主力军。全市2468支志愿服务队15万名志愿者,依托“新时代乡风文明微讲堂”这样的好平台,把文明实践活动直接办到百姓的院坝前、心窝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批响当当的“濮阳牌”志愿服务品牌立起来了: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宋丽萍爱心志愿服务队、“老李服务热线”、市红十字救援队,都拿下了全国“最佳”。还有王艳姣等一批个人和组织,在省里防汛救灾表彰中榜上有名。
从“文艺搭台”到“品牌闪耀”,从“热闹夜市”到“田间课堂”,从“盘活资源”到“创新服务”,濮阳用文明实践的这股子“热乎劲儿”,实实在在地量出了民生幸福的“新高度”。
巧用积分杠杆,激活善治动能
濮阳市探索推广“四个一”文明乡风积分管理制度,构建起“政府撬动、爱心捐赠、积分补贴、居民受益”的积分兑换模式。实行“一约”定规则、“一卡”建台账、“一市”兑爱心、“一榜”树典型,引导广大群众崇德向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