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党建引领农村区域协同治理方阵,是我市在基层治理中一项切实有效的探索。市委书记万正峰强调,全市上下要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从政治上把握、在大局下行动、于关键处发力,切实以高效能治理助力高质量发展、服务高水平开放、保障高品质生活。在此情况下,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尝试,探索出一条条高效能治理新路径。

濮阳县梁庄镇实行“三诊带三合”研评工作法,以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站为实体依托,党政干部坚持“坐诊、巡诊、出诊”,再聘请相关人员担任研评员、调解员,对排查及上报的矛盾纠纷及各类事项进行“会诊”,确保“合法的事情办理到位、合理的事情调解到位、合情的事情理顺到位”。清丰县城关镇城西街道办立足群众立场,深化“党建+共治”基层治理融合创新实践,通过系统化举措,全力营造和谐宜居社区环境。华龙区任丘路街道办河东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以服务为灵魂、以创新为驱动,在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矛盾基本不上交”目标的同时,打造了社区高效能治理的“样板”。

各种社会治理路径的探索,使得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也筑牢了我市平安根基。2024年,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2%。

千人千面,万事万法。基层治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全市各地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群众福祉不断增强。

大美生态里的“濮阳颜值”

行走在夏日的黄河大堤,宛如徜徉在一幅青山绿水的画卷中。宽阔平坦的大堤两侧,时而是如茵的绿草地,时而是硕果累累的梨园;时而是成片的芍药花,时而是丰美茂盛的经济林。站在大堤上眺望远处的黄河,又似镶嵌在绿色中的玉带,在濮阳大地上迤逦而行。

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市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不懈追求天蓝、地绿、水净、气爽的绿色梦想。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例。我市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深入贯彻“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重大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高标准编制专项规划,建立“1+N+X”规划政策体系,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落地。完成造林22万余亩,建成“四大生态走廊”,PM2.5、优良天数改善率保持全省前列,8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标,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濮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场景远不止黄河沿岸。濮上生态园内鸟语花香,让人沉醉;龙湖千顷碧波熠熠生辉;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清新温润,宛如天然氧吧……蓝天白云下的图景中,呈现的是国家园林城市的良好环境;绿树繁花的画境里,跳动的是国际花园城市的生态脉搏。来自环保部门的统计显示,2024年,濮阳生态环境质量创下历史最优:省定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全面完成,水环境质量达到“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

青山不语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已相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称号的濮阳,必将持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在绿色发展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文旅融合里的“濮阳风景”

若问一个问题:你经常在网上刷到或去过濮阳的网红景点吗?相信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今年以来,濮阳的不少景点都在举办文旅活动,且屡屡在手机上被“刷屏”。

今年“五一”前夕,位于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的“蘑菇点灯”项目开业。全国独此一家的创意,农业和文旅的巧妙结合,让这个项目显得又潮又新鲜。除了不少人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在网络上,该项目更是一度“霸榜”,包括中央电视总台在内的多个媒体的报道,更让该项目屡上热搜。

无独有偶,今年端午节期间,经开区和市文广体旅局共同举办的凉皮美食节,同样成为“网红”。《人民日报》一篇《这里的凉皮“裹”着吃》,更是高端大气地将濮阳凉皮推向全国。

此外,南乐县杏花节、台前县樱桃节、龙湖无人机表演等,也都先后被央媒和自媒体争相报道。一个个“网红”的涌现不是偶然,而是濮阳文旅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文化繁荣兴盛既是重要内容、重要标志,也是精神支撑、力量源泉。近两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通过高位推动、活动带动、创新驱动、项目拉动、品牌促动等举措,擦亮了“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濮阳品牌,走出了一条高质量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2025年,我市文旅融合再向纵深推进。深挖杂技文化、上古文化、龙文化、黄河文化、孔子文化等内涵,传承大弦戏、目连戏、柳子戏、大平调、四平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西水坡遗址、戚城遗址公园、澶渊之盟旧址、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等硬资源和剧团、协会等软资源,以文化创新展示与体验为重点,创设多元化文旅场景,持续彰显“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文旅品牌。利用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等节点,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非遗文化、文物等文化资源,创新性活化利用,用文旅的“活”带动了消费的“旺”。以龙湖片区综合提升为重点,将历史文化展示和旅游观光有机融合,汇聚多元商业业态,打造集文旅产教融合基地、特色文化展览、文化休闲消费场所于一体的城市名片,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好看、好玩的去处。仅“五一”假期,全市就接待游客389.21万人次,旅游收入11.35亿元。在前不久召开的河南省文旅大会上,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15个主题50条线路,濮阳有4条线路16项文旅元素上榜。

戚城公园内,观灯游客络绎不绝;龙湖边,非遗集市、音乐会、风筝展示、健身跑等活动次第展开;“蘑菇点灯”项目、毛楼生态旅游区、柳溪小镇、濮水小镇等宝藏景点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心头好”;凉皮美食节、龙湖夜游等带来的人间烟火气,正是国泰民安最生动的注脚。

文旅发展,活的是文化,攒的是名声,火的是景区,热的是消费,富的是百姓。

制造强市里的“濮阳质量”

6月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5年度第一批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包括河南省鹏达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在内的15家濮阳制造企业榜上有名。

鹏达羽绒成立于2004年5月,是台前县羽绒产业的龙头企业。据董事长赵纪安介绍,该公司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流程涵盖预分、除灰、洗涤、脱水等十几道工序,并通过国际认证体系,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美国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注重科技创新,先后获得9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1项实用新型专利。

像鹏达羽绒这样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我市目前已有141家,同时还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此外,我市还有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以及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彰显了“濮阳制造”的强劲实力。

“濮阳制造”如此惊艳,与我市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和制造业倍增行动密不可分。两年多来,全市上下接续用力、加压奋进,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韧劲和定力抓工业、强制造,以制造业“铁骨架”挺起了经济“硬脊梁”。

以化工产业为例。作为我市的传统产业,化工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人力资源比较丰富,物流运输较为便捷。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过程中,我市致力于对化工产业进行整体提升。如今,我市已成为国家、河南省重要的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生物化工基地。现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200余家,其中21家荣登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丰利石化更成为中国制造业500强。目前,我市拥有7个经省政府认定的化工园区,数量在全省最多。同时形成了以生物基材料、聚碳新材料、绿色涂料、高端聚烯烃、高端精细化工及电子化学品、无机非金属等特色链条为支撑的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6月18日,我市召开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今后一个时期,将通过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产业提质升级行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开发区能级提升行动,以及着力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等5项举措,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我市数字、数智赋能制造业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集群化培育、链式发展制造业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制造业,已经成为推动濮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更好地抵达。在历史的长河里,一年、五年甚至十年,都只是沧海一粟,但在发展的进程中,十年、五年甚至一年,都足以让一座城市生机勃发。再出发,以梦为马,扬帆新程;再出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我们紧跟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的新部署新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笔,以高效能治理为墨,在产业升级中聚力突破,在城乡融合中用心耕耘,在生态保护中持续发力,在民生改善中倾注真情,把“两高四着力”的蓝图细细描摹成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靠“濮”向未来,重装再出发。②

2025-07-04 1 1 濮阳日报 c161670.html 1 (上接第一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