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天空蔚蓝。
从空中俯瞰,清丰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食品产业园内,慷达食品第一厂区、第二厂区、第三厂区的屋顶全部被光伏面板所覆盖,2.2万平方米的铺设面积上,建设分布式光伏装机3.2兆瓦,年发电量384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267吨。
为加速推进新一轮产业可持续发展跃迁,作为中原油田总部基地所在地、国家和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石化基地之一,濮阳正将绿色作为这座工业重镇的“生态底色”。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省级绿色工厂43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绿色设计产品5个。
国家级绿色工厂成群崛起
我国于2015年5月首次正式提出“绿色工厂”概念,明确要求“建设绿色工厂,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
蓝天、碧水、净土,节能、减排、降碳,定额管理、清洁能源、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智慧赋能、“零碳工厂”……近年来,一个个跳跃的“绿”动音符,一段段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让绿色工厂在濮阳成群崛起。
濮阳天能,是数字变革促品牌提升的标兵。7月1日,记者坐上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观光车,禁不住为其现代化的数字生产线所惊叹。“AGV、RGV自动物流,代替了人工叉车,实现了物料半成品、成品自动物流。WMS系统导入实现了产品可视化管理。充电云机房集中控制充放电工艺,实现了产量数据、质量数据和设备数据实时可视化。”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数字化转型,每条生产线工作人员由48人减少至10人,每年降低人工成本1500万元,万套人效从107降至85,促使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8%。
德力西电气,着力构建智能化提升竞争力新模式。7月2日,记者在德力西电气(濮阳)有限公司智能车间看到,一排排智能注塑机、智能喷码机等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一件件成品插座通过传送带“丝滑”传输。隔着一面透明玻璃墙,几名女工正熟练地把插座整理后打包装箱,这也成为记者在该公司见到的少有的人工场景。2023年,该公司被认定为河南省首家“零碳工厂”,同时成为国内家居电气行业第一家“零碳工厂”。通过数字化转型,该公司生产效率提升33%,产品升级周期缩短16.67%,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5%,运营成本降低18%。
与此同时,濮阳惠成、濮耐高温材料、龙丰纸业、盛源能源、圣恺环保、联众兴业等国家级绿色工厂,向“新”加速、向“绿”而行,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工业节能提效、资源综合利用,为濮阳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串联起“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灵动节律,谱写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优美乐章。
绿色制造体系培育“成长记”
放眼全市,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已成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濮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产业含“绿”量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企业主动推进绿色转型。市工信局以工业领域“双碳”目标为引领,加快培育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纵向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制造培育体系,着力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工业园区,不断擦亮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省级绿色工厂43家,龙都石油化工、泰普胶粘、东昊机械、鹏鑫化工等17家是最新的;省级绿色工业园区3个,分别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范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分别为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绿色设计产品5个,分别为天能集团高性能长寿命铅、天能集团高容量环保型胶体蓄电池、龙都天仁生物基降解材料……”谈及我市绿色制造体系成果,市工信局技术创新与节能科科长王长青如数家珍。
在位于范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的晟鑫润滑油脂,楼顶、闲置空地被划分为一块块菜地,豆角、黄瓜、大葱等品种丰富,成为员工自愿认领的“开心农场”,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在位于工业园区内的豫能电厂,原来的污水池经过处理变为人工湖,惹人喜爱的锦鲤在水中缓慢游弋……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大力推动绿色转型,濮阳的工厂不再噪音隆隆、粉尘滚滚,花园式厂区充满绿色生机,园区环境更加绿意盎然。天蓝水透、绿树成荫、草坪如毯的环境,随手一拍就是风景。“在空气清新、绿植环绕的厂区工作,感觉自己很幸福。”在位于南乐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的黄河酒业,一名职工高兴地说。(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