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征程中,肩负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使命。面对乡村发展的新阶段、新挑战,范县城关镇精准对接“集群化”战略布局,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坚持以产业为核心、以融合为路径,深挖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构建起“特色产业筑基、全链发展赋能、城乡融合互促”的立体化发展格局,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城关答卷。
党建引领,擘画“魅力城关”蓝图,夯实产业强动能
城关镇牢牢把握“高质量争先”目标,将党建引领作为产业振兴的“定盘星”,深度嵌入乡村产业发展。
规划先行,锚定航向。立足辖区现有产业资源,紧扣乡村富民产业“集群化”战略布局,确立以优质蔬菜、绿色瓜果为主导,同步拓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格局,科学制订乡村产业振兴计划,引导各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协同”的产业版图。
堡垒建强,赋能一线。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党组织嵌入产业链关键环节,搭建连接市场与农户的桥梁。构建“镇统筹、村落实”的联动推进机制,健全镇领导包村、部门联村制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高效协同的发展体系。打造懂市场、善经营的“头雁”队伍,选拔培养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及致富能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目标。精准引入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项目,打造地域特色产业品牌,为乡村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产业升级,夯实根基。探索“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推进西李庄村黄河文化文旅项目,促进农业生产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依托西张青营村脱毒矮化苹果种植产业,开发苹果酒等深加工系列产品,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有效提升并延伸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推动付亭村瓜果蔬菜产业改造升级,组织外出学习蔬菜育苗、甜瓜种植等先进技术,推广蔬菜瓜果轮作种植模式。支持西李庄村花卉产业规模扩张与技术升级,在巩固原有花卉产业基础上,引进鲜切花种植技术,栽种向日葵、非洲菊等,大力发展“赏花经济”“祝福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发展聚力,擦亮“实力城关”名片,融合强链筑基石
城关镇深知“产业兴则百业旺”,聚焦“实力城关”建设,秉持务实重干精神,筑牢富民强镇的产业基石,激活高效能治理“主引擎”。
聚焦项目建设,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制造业倍增行动,做强做优特色产业。紧盯再生铝合金锭棒及加工等重大项目,扎实做好项目督促协调、跟踪服务、要素保障、政策支持、推动落地建设等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全链条服务,强化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的定位,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深化豫鲁融合,跨省联动开拓新局。抢抓豫鲁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谋划实施16个试验区项目,涵盖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服务中心打造等领域。持续深化与山东莘县樱桃园镇在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安全联防联控等方面合作,协同开展老城区店外经营治理、私搭乱建拆除等工作。创新建立跨省联建的人大代表联络站与矛盾调解室,开创跨省联动监督先河。与莘县樱桃园镇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行动,维护跨区域食品市场秩序。
创新治理机制,筑牢安全稳定防线。以“高效能治理争先”为目标,创新“警网融合”工作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网络。科学构建三级网格体系,设立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16个、三级网格126个。强化警务力量与网格资源的深度整合,聚焦燃气、消防、矛盾调解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让平安建设更具力度,民生服务更有温度。
凝心聚力,点燃“活力城关”引擎,作风淬炼促争先
活力是发展的源泉。城关镇聚焦“高品质争先”,以刀刃向内的决心狠抓作风、学风、文风建设,激发全镇上下干事创业的澎湃活力。
转作风,提效能。将作风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深入开展“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专项行动。实行重点工作进度通报制度,对慵懒散拖、推诿扯皮现象严肃问责。同时,构建“群众点单—干部接单—限时办结—满意度评价”闭环服务机制,通过12345平台、督察信箱等渠道收集诉求,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逾期问责制,以“事不过夜”的作风践行“干部作风就是生产力”的核心理念。
抓学风,强本领。每周定期开展“网格微课堂”,由基层网格员走上讲台,生动讲述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的实战案例,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转化为可复制的解题思路。聚焦工作经验、心得体会分享,举办青年干部座谈会,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同时,建立“导师帮带制”,组织业务骨干与新入职干部结对,将经验传承具象化为日常工作中的点滴指导,不断强化干部业务能力。
塑文风,聚合力。大力倡导“短、实、新”文风,坚决整治“文山会海”,将涉及多部门的同类型工作会议整合召开,压缩会议时长,杜绝空话套话,确保会议内容直指问题、部署务实。建立文件精简审核机制,严格控制发文数量,非必要文件一律不发,避免长篇大论、繁冗拖沓,切实为干部减负赋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中,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共建共享,筑牢“幸福城关”基石,发展惠民增底色
产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民生福祉,城关镇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夯实“幸福城关”根基。
富民增收,共享发展。紧扣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和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目标,引入政策资源、市场主体,培育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创新“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四方联营机制,通过资产入股、劳务合作、订单收购等多元联结方式,使农民获得租金、薪金、股金三重收益。今年上半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825元,同比增长7.41%。
民生为本,提升福祉。聚焦乡村振兴发展大局,以“产业造血”为核心抓手,全方位改造升级农业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打造“耕、种、防、收、储”五位一体粮食安全体系,实施高标准农田智慧化改造,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全面守护群众“米袋子”。同步实施村内主街道绿化、胡同“户户通”硬化工程,让民生福祉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具象化、可感知。
治理有效,和谐稳定。聚焦产业兴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坚持控新治旧、标本兼治,对信访问题实行领导包保化解、台账清单管理与稳控,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通过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增强群众法治意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群众生活更安心、更舒心。
以产兴农,以链富农,以融强镇。范县城关镇以产业之“兴”、治理之“效”、作风之“实”、民生之“惠”,持续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