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耄耋伉俪跨越生死的深情约定

——记赵青竹、蔡峻虎遗体捐献的生命绝响

6月27日上午,龙乡陵园告别厅内,一场庄严静穆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此举行。76岁的赵青竹在亲友的泪光中,实现了她生前的最后心愿——捐献遗体(器官)。这是她与丈夫蔡峻虎跨越生死的约定。2023年底,82岁的蔡峻虎同样在此捐献遗体,这对相濡以沫的伴侣,以“无言良师”的身份,用生命诠释了奉献的终极意义。

风雨同舟,跨越生死深情约定

赵青竹出身贫寒,与蔡峻虎结为连理后,夫妻二人携手踏上了充满艰辛的人生旅程。东北那片广袤却寒冷的土地,见证了他们的汗水与付出。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含辛茹苦,用勤劳的双手将三个子女培养成才。赵青竹勤俭持家,用朴实的生活智慧赢得了邻里的赞誉。退休后,她并未选择安享清闲,而是毅然辗转温州创业。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挑战,她始终以乐观的心态直面一切,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2012年,蔡峻虎和赵青竹携手走进市红十字会,共同填写了器官捐献志愿书。在那庄重的时刻,他们许下了“将生命奉献给科学”的庄严承诺。

无言良师,奉献点亮生命之光

蔡峻虎1942年出生于山西运城,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大学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扎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那里条件艰苦、气候恶劣,但他从未退缩。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获评“省级劳动模范”等荣誉,成为子女心中永远的楷模。

1997年,一则新闻如光照进蔡峻虎内心,邓小平捐献眼角膜的善举让他深受触动。从此,蔡峻虎萌生捐献遗体的想法。当时家人不理解,但他以诗传情、理性劝说,用真挚的文字和科学知识解开家人心结,最终赢得支持。

2011年底,我市红十字会开展器官捐献工作,他成为濮阳首批器官捐献志愿者。此后,他以志愿者身份奔走宣传,无论严寒酷暑,只要有红十字会活动,他必到场。面对诧异目光,他淡然回应:“生命如花开花落,死亡是自然规律。若死后能为人类作贡献,便是我最后的快乐。”

2014年8月,我市召开人体器官捐献万人签名动员大会,蔡峻虎作为捐赠代表说:“我们要抛弃旧观念,在临终时无偿捐出器官,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他的声音如火种,点燃社会公益热情。

生死相随,携手共赴奉献之约

时光流转,2023年,蔡峻虎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眷恋,平静离开。家人按照他的遗愿联系市红十字会,完成遗体捐献。他用身体为医学事业贡献力量,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

儿子蔡林涛回忆父亲时,泪水夺眶而出。他哽咽道:“父亲常说,人死后火化不过是一堆灰,不如捐献遗体救人或供医学研究,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在父亲感召下,蔡林涛毅然加入遗体捐献行列。

赵青竹在丈夫离去后,虽有悲痛,但更多的是尊重与追随。如今,赵青竹也走完人生旅程,追随丈夫而去。她的遗体同样捐献给医学事业,这对携手走过风雨的夫妻,在龙乡陵园“重逢”。他们用一生诠释了真正的相濡以沫。⑩本报记者 吴丹

2025-07-11 ——记赵青竹、蔡峻虎遗体捐献的生命绝响 1 1 濮阳日报 c161939.html 1 耄耋伉俪跨越生死的深情约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