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示范区,龙湖晚风轻拂,商超霓虹闪烁,居民小区灯火温馨。这平安祥和的画卷,正是市公安局示范区分局开州派出所用智慧警务筑牢“平安防线”的生动写照。该所用科技赋能警务,让“电子眼”“数据脑”与民警的脚步同频共振,守护着辖区千家万户的安宁。
“防控漏洞在哪里,科技防线就延伸到哪里。”这是开州派出所所长李忠伟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让安全无死角、零盲区,该所在案件高发区和治安薄弱点位置加装了100余个高清智能摄像头,把学校、商超、龙湖沿岸这些群众常去的地方都纳入24小时“眼皮子底下”。此外,3个可视化警务室像“前哨站”,与综合指挥室实时连线,再加上龙湖边300余路监控、30余路人像追踪系统和11个智能卡口,一张“天上看、地面巡、重点守”的立体防控网络就此织就。
走进开州派出所的综合指挥室,几块电子屏跳动着实时监控画面、警情数据和警力分布,这里就像警务工作的“神经中枢”。公安网、视频网、互联网在此汇聚,“濮快搜”“云搜”这些大数据工具随点随用,视频追踪、人像比对、车辆轨迹分析一键就能调出。巡逻时,系统会根据历史警情算出发案多的地段和时间,指引民警往最需要的地方去;办案时,大数据能像“侦探”一样梳理线索,为侦查提供“全息画像”。
4月6日,居民王某某的电动车车标被盗,民警调看车库监控,通过人像比对很快盯上了周某某。审讯后才知道,他带着6个同伙在4个小区偷了30余个车标。靠着数据追踪,4名涉案人员很快落网,结案仅用了3天。办案民警笑着说:“以前靠人排查得耗费几周时间,现在数据当‘向导’,效率翻了几十倍!”
智慧警务的暖,最终都落到了群众的笑脸里。今年上半年,开州派出所通过监控排查出80余处安全隐患,靠数据线索破了4起盗窃案,推进了5起案件的侦办。辖区警情总数降了15.8%,无效警情少了34.8%,纠纷类警情减了35.9%,街上巡逻的民警更精准,社区里吵架拌嘴的少了,大家心里都踏实了。⑩
本报记者 岳彩寒
通讯员 高纪才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