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将制造业倍增行动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这既是对‘制造强国’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也是立足濮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的科学决策,这一行动为濮阳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窗口期,推动民营制造业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说起我市开展的制造业倍增行动,7月14日,市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科科长范文江谈了自己的认识。
范文江说,近年来,濮阳市聚焦“6+20”产业链群,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改造行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造型民营企业得到很好的发展。在高端化更新方面,我市累计培育2家国家级质量标杆和11家省级质量标杆,都是民营企业。在智能化改造方面,我市民营企业中共有省级智能车间44家,占比90.9%;省级智能工厂14家,占比64.3%;省级数字领航企业1家,全市唯一。在绿色化转型方面,我市民营企业中,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占比87.5%;省级绿色工厂21家,占比80.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民营经济是濮阳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制造业倍增行动的助推下,民营制造业企业展现出更加强劲的活力,创新主体不断壮大。”范文江感慨道,他从日常和企业家的接触中也感受到,制造业倍增行动极大地提振了民营企业家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许多民营企业主动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范文江表示,市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科作为牵头科室,将始终坚持把民营经济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着力提振发展信心、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制造业是民营经济的主战场,他们将紧紧围绕制造业倍增行动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构建促进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出台《濮阳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及配套行动方案和攻坚方案,牵头抓好政策落实;二是强化金融支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推动设立民营制造业发展专项融资,缓解融资难问题;三是加强人才支撑,联合高校、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四是促进创新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参与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五是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企业诉求响应机制,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我们将以‘店小二’精神服务民营企业,当好政策宣传员、做好企业服务员、成为发展助推员,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为濮阳制造业倍增行动贡献更大力量。”范文江信心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 樊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