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治周刊

“监管+教育”融合创佳绩 “仓颉助矫”焕新颜

——南乐县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五周年巡礼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颁布实施五周年。五年来,南乐县司法局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的新路径,创新构建“监管+教育”融合模式,有效激发矫正对象内生改变动力,助力其重塑人生、融入社会。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持续保持在0.8%的低位,为维护社会治安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了法治力量。

组织架构跨越升级 夯实矫正根基

南乐县成立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司法副县长任组长,统筹协调县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工作。2019年,该县在濮阳市率先推行社区矫正“队建制”改革;2020年,县司法局获评河南省社区矫正先进工作单位。目前,县司法局已设立社区矫正局(加挂社区矫正执法大队牌子),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3辆警用执法车,下设3个中队覆盖12个乡镇,实现调查评估、监管执法、社会帮扶等核心业务专人专办、集中管理。

为破解信息壁垒、决策单一问题,该局建立社区矫正工作周例会制度,通过组织学习上级最新政策精神、集中研讨工作进展、梳理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决策由个人主导向集体研判转变,有效提升工作科学性和精准性。

仓颉文化赋能矫正 打造特色品牌

该局立足仓颉故里文化优势,创新打造“仓颉助矫”教育矫正品牌,在仓颉陵建立社区矫正教育基地。通过组织矫正对象参观陵庙、聆听造字典故、参与义务劳动等活动,引导其学习仓颉创新精神,感悟传统文化价值,促进思想转化和行为矫正。同时,持续拓展教育载体,在城区体育广场建成社区矫正主题法治公园,定期组织矫正对象开展现场教学,打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宣传教育的实体平台。同时,依托敬老院、公园等场所建立8个公益活动基地,联合本地企业设立3个爱心就业基地,目前已帮助10余名矫正对象实现稳定就业。

智慧矫正精准发力 科技赋能增效

为推进社区矫正从粗放管理迈向精准矫治,该局高标准建成省级智慧矫正中心,科学规划设置“三区十八室”,重点升级打造报到室、信息采集室、监控指挥中心、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区域。配备智慧社区矫正督察管理终端、自助矫正终端、移动执法终端、心理健康自助系统等先进智能设备。依托社区矫正综合管理指挥平台,实现对矫正对象的动态轨迹监管、智能风险预警、远程在线教育等功能,大幅提升了监管精准度与教育帮扶效率。

个性帮扶精准滴灌 革新矫正模式

该局积极推动矫正工作者角色从执法监管者向教育帮扶者转型,大力实施“彩虹桥”工作机制,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矫正方案。对法律意识薄弱者,开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等专题课程,辅以警示教育、模范事迹宣讲;对存在心理困扰者,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疏导干预;对缺乏谋生技能者,针对性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社区矫正对象王某对电商直播兴趣浓厚,矫正小组为其安排专业培训,并协助解决营销手续、直播场地等创业难题。王某成功入驻抖音、快手平台进行直播带货,月收入突破6000元。五年来,南乐县累计举办法治讲座50余次、警示教育10次、大型宣讲2次、心理辅导活动15次、职业技能培训11次。

淬炼队伍固本强基 锻造专业铁军

该局将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坚持能力提升与思想教育并重,着力打造专业化社区矫正队伍。通过组织业务培训、鼓励考取法律职业资格等专业资质,建立学习激励机制;每周开展集中学习,通过党课教育、案例剖析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党性修养和专业素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该局通过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专业支撑、注重人文关怀等举措,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社区矫正“南乐模式”。该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实践创新,为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朱军卫

2025-07-24 ——南乐县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五周年巡礼 1 1 濮阳日报 c162325.html 1 “监管+教育”融合创佳绩 “仓颉助矫”焕新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