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濮阳县公安局城东警务室辖区居民眼里,常聪丽是暖心负责、情同手足的家人;在濮阳县第四实验小学师生眼里,常聪丽是传授法治知识、倾听他们心声的常警官;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其他民警眼里,常聪丽又成了有求必应的聪丽姐、雷厉风行的楷模……但他们看到的,都只是常聪丽其中的一面。
常聪丽现任濮阳县公安局二级警长。她2006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始终保持优良作风。2023年,她主动请缨从局机关调任基层,担任社区民警,展现了新时代公安民警的责任担当。
在两年基层工作期间,面对辖区城乡接合部治安复杂、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外来人口持续增加等实际情况,常聪丽创新构建警情联控、问题联治、纠纷联调、服务联心“四联”工作法,成功打造“近邻警务”新模式。通过扎实开展治安防控、便民服务、矛盾调解和隐患排查等工作,常聪丽将分管辖区建设成为濮阳县平安示范点。
因工作表现突出,常聪丽先后荣获全省百名优秀社区民警、全省“一村(格)一警”职业技能比武标兵等荣誉称号,获记个人嘉奖1次,并连续3年年度考核优秀。
破茧:从笔记开始 提高职场工作效率
2023年7月,42岁的常聪丽带着一本仅49页、包含10章126条的《社区警务工作规范》,调任至濮阳县产业集聚区派出所。这位从警17年的“老公安”,就此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面对全新的社区警务工作,常聪丽迎难而上。她白天入户走访,夜间研读《社区警务工作规范》,仅用3个月时间便走遍辖区8个居民小区、1个行政村和1个集贸市场,累计走访群众3000余户,收集各类信息5000余条。她通过3本笔记实现了职业转型:第一本详细记录了3000余户居民的实有人口和社情民意;第二本系统总结出“听、劝、调、帮”四字调解工作法,通过及时介入、主动作为,将走访中发现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赢得了居民信任;第三本绘制了辖区重点区域动态防控图。这些扎实的基础工作,使社区人口、房屋等信息得到全面准确掌握,为开展警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正是这种“走破鞋底、磨破嘴皮”的韧劲,让她在2024年全省警务技能比武中,从零基础起步逆袭夺得全省第三,成为最年长的工作标兵。
扎根:“四联五心” 解码城东“平安锁”
面对辖区治安复杂、警力有限的实际情况,常聪丽创新构建“四联”工作法,依托城东警务室建立“综治中心+司法+民警+律师+调解员”多元联调机制。她创新实施邻里纠纷与家庭矛盾分类调处机制,累计成功调解各类纠纷2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荣获濮阳县金牌调解员称号。同时,她牵头组建63人的“城东义警”群防群治队伍,推动辖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67%,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风险源头管控”的工作目标,逐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常聪丽的公文包中常备三样法宝:社区民警工作日志、警民联系卡和反诈宣传册。在辖区,商户熟悉她认真检查消防设施的身影;在留守老人家中,她定期上门走访的敲门声比闹钟还准时;在校园护学岗上,那抹藏蓝警服成为学生眼中的“安全色”。
绽放:星火暖巷陌 初心照新程
两年时光,700余个日夜坚守,常聪丽完成了从社区警务新手到行家里手的华丽转身。这位80后女警用“铁脚板”走遍辖区每个角落,以“婆婆嘴”化解邻里纠纷,凭“火眼金睛”发现治安隐患,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警察故事。当她第二次站在濮阳县公安工作会议的发言席上,这个曾经腼腆的社区民警已然成为全局学习的标杆。聚光灯下,她娓娓道来的不仅是“四联”工作法、“五心”工作法、“警民连心卡”等工作方法,更是一个基层民警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历程。
晨曦微露,常聪丽带着满腔热忱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社区巡查。她说:“群众满意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奖章。”这位扎根基层的女警,正用坚守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深刻内涵,在街头巷尾续写着新时代的警民鱼水情。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