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一个个发生在濮阳的好人故事,温暖了龙都,感动了中原:在龙湖,当落水群众命悬一线时,濮阳油田总医院职工王琛毫不犹豫地展开生死救援;在市城区,乘客粗心大意将10万元现金遗落在出租车后座,热心司机王梅英当面将钱款还给失主;在朋友圈,大家纷纷为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聂远征点赞助力……
接连不断的好人好事,见证了濮阳这座“好人之城”的名副其实,彰显了新时代濮阳道德建设成果的亮丽风景。
尊重好人、善待好人、培育好人。“好人之城”的背后,是濮阳传承千年文脉、汇聚向善基因的厚积薄发,是新时代濮阳厚培精神沃土、涵养文明新风结出的精神硕果,更是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弘扬道德模范精神,引领社会风尚持续向善的生动实践。
树立标杆——让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漫步龙都,“濮阳好人”早已成为城市的闪亮名片。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城人,在濮阳,向善而行早已不是抽象符号,而是渗透于每个市民生活的点滴温度。在这份温暖的滋养下,城市的精神底色越来越亮。
6月17日深夜,在示范区龙湖边,正与女友散步的濮阳油田总医院职工王琛忽然听到呼救声,毫不犹豫冲向事发地点,纵身跃入漆黑的河水中,用果敢行动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生死一线间,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危急关头的本能反应与职责担当。一名医者、一位共产党员,用行动深刻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内涵和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的责任感。
6月27日,载着赵青竹女士遗体的车辆缓缓驶入河南中医药大学。在濮阳生活20多年的黑龙江籍金婚夫妇蔡峻虎、赵青竹,以这样的特殊方式“重逢”了。按照生前约定,2023年11月离世的82岁老人蔡峻虎,与2025年6月追随而去的妻子赵青竹,共同捐献遗体,共同成为“大体老师”。他们平凡而伟大的选择,让众多医学生为之动容,而孩子们那句“将来,肯定是跟着老爸老妈的步伐走”,让这份跨越生死的爱有了更深沉的回响。
7月1日凌晨,市民朱先生乘坐王梅英驾驶的出租车,不慎将装有10万元现金的红色手提袋遗落在后座。王梅英发现后立即上报情况,并彻夜保管巨款。最终,在其公司的帮助下,经现场确认,王梅英于当日上午亲手将现金归还朱先生。这感人的举动,是我市长久以来崇尚英雄、尊重模范结出的硕果,是龙都儿女向善而行的生动写照。
…………
这样的好人好事,在濮阳接连发生。他们是平凡的,没有耀眼的光环;他们也是伟大的,总能在危难之时伸出援手,照亮他人前行的道路。他们的每一次善行善举都为濮阳这座文明之城增光添彩,让城市独特的品格不断升华。
道德的力量春风化雨,好人的旗帜引领方向。近年来,濮阳不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加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力度,将“自下而上”推荐与“自上而下”发现相结合,不断拓展模范群体覆盖面。为确保选树的道德模范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学得来,濮阳市建立严格的评选机制,严把推荐评审、公示评议、选树表彰三个“关口”,细化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按照推荐、初评、复评的程序,动员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真正把群众公认、事迹感人的道德模范推荐上来。
截至目前,全市已涌现出各级道德模范187人、各类身边好人390人……
一座城市昂扬前行,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离不开丰润的文明滋养。数千年来,“君子之风”在濮阳从未间断。新时代“濮阳榜样”层出不穷,使得“好人之城”名不虚传。
礼遇尊崇——让好人好报蔚然成风
让有德者有得,让好人有好报。在重大节日期间,我市都会组织走访慰问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在市级重大活动、重大庆典中,我市都会坚持邀请历届道德模范代表参与,让道德模范受尊敬、有荣誉、得实惠。近期,我市邀请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观看2025年濮阳市“中原文化大舞台”群众性文化活动交响音乐会、濮阳市“黄河之声”系列音乐会“濮上弦歌”古琴名家音乐会等文艺会演。
高林普,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30多年前,他的弟弟患上精神分裂症,他跑遍20多个城市为弟弟寻医治疗;他的妻子突发脑出血导致四肢全瘫、卧病在床,他十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他的父亲身患多种疾病,母亲年事已高、小毛病不断,他几十年无微不至地照顾,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感人之歌。(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宋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