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丹) 近日,我市遭遇持续强降雨及强对流天气,境内普通干线公路因极端天气遭受破坏。据初步统计,此次水毁导致路基坍塌1556.8立方米、沥青路面损毁超2000平方米,3座桥梁、2道涵洞被冲毁,10余处护坡坍塌,多条路线行道树倒伏、标志标牌损毁,给群众出行和道路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面对突发灾情,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全市“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部署要求,重点巡查桥涵、立交桥下、急弯陡坡等险工险段,及时处置塌方、积水等隐患,确保“险情早发现、处置不过夜”。同时,强化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应急队伍、物资、设备随时待命,保障信息畅通、响应迅速。
灾情发生后,我市各县区公路部门迅速集结应急队伍,调配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连夜开展抢修作业。针对损毁路段,工作人员优先清理倒伏树木、扶正标志标牌,对塌方区域填筑砂石、修复路基,对冲毁桥涵搭建临时便道。对于暂无法修复的路段,立即设置警示标志和围挡,引导车辆安全通行。截至目前,被损毁桥梁、涵洞已修复完毕,歪倒标志牌和行道树全部复位,部分水毁冲沟完成填补,其余受损路段正加速抢修,力争尽快恢复通行能力。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正值防汛关键期,全市公路系统将持续加大巡查力度,对高风险路段实施动态监测,确保隐患“清零”。下一步,该中心将统筹调配资源,优化施工方案,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抢修进度,同时完善长效防护机制,提升公路抗灾能力,为群众打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