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一是打造“根脉彰显”的文化标识带,“串珠成链”保护遗产,“活态转化”创新表达,“科技赋能”智慧呈现,让黄河文化“立”起来;二是打造“体验多元”的产品供给带,打造“主题游线”,培育“网红业态”,强化“品牌营销”,让黄河旅游“火”起来;三是打造“便捷舒适”的服务保障带,完善“硬设施”,提升“软服务”,让黄河体验“优”起来;四是打造“跨域联动”的协作共赢带,争取省级统筹,深化豫鲁合作,强化品牌输出,让黄河效应“强”起来。通过在“四个打造”上求突破,推动形成“点线面”协同、“文旅产”融合的发展格局。
徐慧前表示,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做到“政府主导、政协助力、社会参与”,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为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贡献濮阳力量。
蔡洪峰、张焕军、曹拥军就提案转化、提案办理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建议。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