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濮阳市“一方案四机制”工作经验获应急管理部关注

本报讯 (记者 张西恒) “6月以来,我们每周向应急管理部汇报试点建设工作进展,分析研判下一步工作,积极梳理各部门相关数据。截至目前,我市已打通公安、发改、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城市管理、税务、住建、农业、气象、供电、供水等14个部门的相关数据共享通道,汇聚数据近37万条,并通过数据梳理针对性开展重点摸排治理。”8月5日,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多部门共享数据信息的支撑下,我市精准识别并完成对全市1家中试项目、20家实验室、104家化验室、12家冠名“生物科技”、70家涉硝酸企业和750家登记为化工医药类企业的全覆盖核查,累计消除事故隐患1500余项,发现并处理非法行为15起,查封取缔3家,立案处罚87.5万元。

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通过深入研判风险、认真梳理研究,固化了在化工领域“打非”工作中运行较好的部门联动、信息互通、联合排查打击等经验,探索实施“一方案四机制”工作经验。“一方案四机制”工作经验包括:制订年度“打非”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县(区)、乡镇(街道)、管区(社区)、村(居)干部分包责任体系,全面压实“打非”属地、部门责任。建立可疑迹象报告机制,明确可疑人员、车辆、场所具体表现形式及报告流程,通过深度整合基层网格资源,充分发挥网格员“信息员”和“宣传员”的双重职能,提升基层风险防控能力和“打非”治违能力;建立“水电气”核查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供水、供气和电力部门与基层乡镇(街道)及化工园区管委会协同监管作用,切实做到对非法违法小化工活动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会诊机制,以工作专班为平台,共享各级各部门掌握的信息,进行数据交叉比对和联合会诊,查找非法违法线索,共同研判下一步的调查方向、处理措施及工作任务,提升化工领域“打非”工作问题线索研判和处置效率;建立快速联合打击机制,明确了快速反应、分类处置、立案查处、集中曝光、追根溯源的多部门联合打击流程,通过构建快速响应、协同作战的打击体系,实现对非法违法行为的精准、高效打击。

今年5月,在省应急管理厅的支持下,我市被应急管理部确定为全国化工领域“打非”信息化建设试点市。省应急管理厅正在全省推广我市“一方案四机制”工作经验。

2025-08-07 1 1 濮阳日报 c162833.html 1 濮阳市“一方案四机制”工作经验获应急管理部关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