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高温汛期来临,危化领域安全风险陡增。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日,我市从“重点风险先研、科学方案先防、关键环节先控、全面监督先行”四个维度发力,提前研判,主动防控,全力保障化工企业安全平稳度夏。
重点风险先研,精准应对。主汛期前,我市精准聚焦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对7家化工园区、161家危化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研判,筛选出20家遇水反应及受热易分解企业、50家易受高温影响企业等重点对象。指导园区“一园一策”定方案,督促企业“一企一策”修预案,同步推进“五个一”活动(专题培训、预案完善、隐患排查、应急演练、队伍预置),从源头上拧紧安全螺丝。
科学方案先防,全面管控。针对夏季复杂天气特点,我市在充分研判的基础上,制订专门工作方案,聚焦“高温极端天气应对、遇水反应物质管控、供电保障、应急救援”四个重点,组织企业、部门、园区开展为期1个月的集中排查。与气象部门联动,精准捕捉灾害预警信息,结合持续高温天气,迅速印发工作提示,明确暂时停产避让风险、工艺参数控制、线上线下巡查等10项硬措施,确保风险早规避、突发事件快处置。全市因高温减负荷危化生产企业10家、暂时停产企业4家。
关键环节先控,严防外溢。高温“红线”之下,我市严格划定作业禁区:气温超35℃时,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暂停户外危化品装卸、检维修及特殊作业。指导全市99家企业对易燃易爆化学品仓库强化遮阳降温,储罐保持合理储量并确保冷却喷淋等装置完好。紧盯重大危险源罐区、高危工艺装置等关键部位,增加巡检频次,让安全仪表、气体泄漏报警等系统时刻“在线”,筑牢现场防控屏障。
全面监督先行,铁腕整治。组建3个联合检查组,邀请多名省级、国家级专家参与,对全市66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开展为期2个月的全覆盖检查。截至目前,我市共检查22家企业,交办问题446条,其中重大隐患5条。同时,线上线下双管齐下,重点发现并查处高温天气违规装卸作业、现场人员集聚、中控室无人值守、异常报警长时间不处理等问题,通过线上巡查精准开展线下执法。汛期以来,我市已口头指导、书面交办问题15处,立案查处3家,以“零容忍”态度筑牢监督防线。
下一步,我市将从风险预判到现场管控,从方案制订到监督执法,全方位筑牢化工领域高温汛期“安全堤”,用扎实举措守护全市安全底线。
(于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