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治漏管”到“精治长治”,从“生人社会”到家和邻睦,从资源闲置到服务提质……近年来,清丰县城关镇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为核心,通过“五基”固本、“四化”赋能,成功解锁老旧城区治理密码,交出了一份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治理优异答卷。
建强基层党组织 强化党建引领
组织引航,绘就“社区红”。2024年,城关镇在5个社区先后成立21个小区功能型党支部,在不改变党员住户原有组织关系的基础上,挖掘能力突出、熟悉情况、有公益心的120名优秀党员进入功能型党支部承担基层治理任务,在业主委员会、志愿服务队等自治组织中充当中坚力量,涌现出一批党员模范,实现了小区一级党建阵地的从无到有。
人才助力,推动“乡村强”。城关镇持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堪当乡村全面振兴重任的“头雁”队伍。针对党建工作相对薄弱的八寨村,联合县城市管理局派驻第一书记,创建“八寨江来”抖音账号,记录驻村工作日常,直播售卖村民自产的咸鸭蛋、酱豆等农副产品,5月份卖出酱豆500公斤,整村发展势能强劲。
培育基层治理队伍 提供人力支撑
“三长六队”促共治。城关镇根据县委指示精神和相关部门的指导,在胡同长、街巷长、楼栋长“三长”基础上,结合群众多样化需求,组建康乃馨巾帼服务队、映山红银发服务队等“六队”,吸纳服务人员914人,开展“三长六队进万家”活动,参与上门走访、矛盾纠纷化解、安全生产排查、民生需求办理等工作。自3月份活动开展以来,“三长六队”累计收集社情民意220余条、各类民生问题90余件。映山红银发服务队联合和睦社区,成立顿丘红老年合唱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清丰高级中学教师定期教学,目前合唱团共有成员30余人,组织排练6次。
选培一体强担当。城关镇持续做好村级优秀人才培育储备工作,通过村民自荐、群众推荐、行业部门信息比对等方式优中选优,组织村级优秀人才赴山东莘县、河南开封等地培训3次,跟岗参与村级事务,积累工作经验,打好群众基础,为换届选举提供人才保障。
健全基层治理机制 推动共建共享
周末议事解民忧。城关镇结合群众需求,建立“城议·周末议事”机制,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物业用房、群众家中,利用周末时间与群众共议身边事,妥善解决外贸企业局家属院盖板更换、物价局家属院危墙拆除、劳动局家属院公厕修理等民生实事30余件。
合伙破局纾民情。城关镇贯彻群众自治理念,引入“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其中幸福社区招募市场经营主体和专业人才,出让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闲置空间,建设爱心发屋、爱心超市、育苗自习室,在便利群众的同时,也迈出了发展社区经济的第一步。和睦社区整合社区物业、超市、诊所等资源,与稻万家餐饮合作,建立老年助餐点,为老年群体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该镇已与4家企业、12名行业专业人才建立合作,开展便民活动20余次,参与解决民生问题8项。
以文化人促民和。针对小区“生人社会”、邻里矛盾调解难度大的问题,城关镇和睦社区打造“初心守护、家和邻睦”特色治理品牌,利用微信视频号拍摄“邻里文化”微课堂,以小故事传播正能量。定期开展“最美党支部书记”“和睦邻里”“最美居民”等评选活动,以榜样力量培育“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文化。
细化基层治理网格 实现精治长治
实现网格专业化。城关镇结合辖区经济业态复杂、行业主体众多的现状,划分金桥核心商圈网格、行知学校网格、西环北物流网格等9个专属网格,结合行业特点制订专属治理方案,便于相关部门统一管理,有效解决基层治理条块分割、碎片化的难题。
实现网格精细化。城关镇聚焦网格精细化治理,根据工作和群众需求,绘制了一批村(社区)“网格地图”,网格内党员干部位置、鳏寡孤独等特殊群体分布一目了然,确保群众遇事有人找有人管,实现网格治理工作“挂图作战”,网格定人定责更加精准。
打造基层治理平台 构建服务矩阵
盘活资源,打造党群服务平台。城关镇持续抓实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念好“建、管、用”三字经,盘活利用闲置空间,不断丰富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四合楼村利用闲置村室开设孝心大食堂,为村内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每日接待90余人;八寨村、南关村将村室二楼改造为电商直播间,助力农产品销售,预计每年提高村集体收入1万余元;和睦社区改造党群服务中心闲置空间,为老年合唱团等老年文艺团体提供娱乐场所与社交空间。
数智赋能,搭建大数据管理平台。城关镇全面开展城镇摸底大排查,收集居民信息、市场主体等数据,上传汇总形成城关镇数据库。东关村创新“统租统管”管理模式,对村内出租房资源定星评级后进行线上管理,将住房情况、户主信息上传至系统后台,进一步优化中介服务,提升租户管理效能,目前已有120处出租房纳入系统平台。
下一步,城关镇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创新治理方式,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全力保障老城区平安稳定,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努力打造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城关新样板。
全媒体记者 王献伟
通讯员 黄晨阳 岳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