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袁冰洁 实习生 肖怡然) 8月9日,一场以“传承尺素文脉,焕新笔墨温情”为主题的文化盛会——首届华夏传统书信文化研讨会,在郑州市创业路党群中心举行。
作为全国首个聚焦传统书信文化的专题研讨会,活动吸引了来自非遗保护、文化研究、媒体传播、文旅融合等领域的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民盟濮阳市委书画院副院长王金魁,凭借多年来对书信的传承、弘扬和收藏的5000余封名人书信,受邀参会,并在会上分享了从征集民间家书到整理文人手札20多年间收藏书信的经历。
王金魁出生在新乡市封丘县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喜欢读书,喜欢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信。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话、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不愿到邮局写信寄信了。这让王金魁意识到收藏书信的重要性,老家的亲戚、外地的朋友同学、国内外报刊的编辑写给他的书信,他都不舍得丢弃,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同时,他遍访文化大家,征集他们的书信。多年来,王金魁得到了文化名流贺敬之、任继愈、华君武、秦怡、丁聪、方成、冯骥才、二月河、张一弓、陈天然、杨兰春、何南丁等的无私支持与厚爱,他们认真地给王金魁回信。文化名家的支持和鼓励是王金魁传承和研究的动力源泉,至今他已收藏了1万余封书信,其中5000余封为名家书信。其中有钱钟书、萧乾、臧克家、季羡林、秦牧、周汝昌、黄宗江、陈学昭、潘主兰、钱君匋、端木蕻良、林海音等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的亲笔书信。每收到一封书信,王金魁都分门别类精心装入文件夹收藏,再认真贴上标签,最后存入书柜,现在已整整装满了十几个书柜。
王金魁不仅长年坚持给亲朋好友写信,还利用在新乡、濮阳学习工作的机会,以开展学术讲座、专题演讲、家书培训、家书读书会、名家书信展览、民间家书展览、书信进社区、书信进校园等方式,对书信文化进行弘扬和宣传,使书信文化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书信文化漫谈”主题讲座、尺牍清吟——全国著名学者书信文化展览、濮阳市油田四高高中生书信书法比赛、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书信书法比赛等,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为把书信文化发扬光大,王金魁在濮阳专门成立“汉风堂艺术工作室”,致力于发展传承书信文化。多年来,王金魁还淘书、藏书、写书、印书,家中藏书6000多册。其中,300册为书信方面的书籍,《雪鸿轩尺牍》《秋水轩尺牍》《小仓山房尺牍》《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等老版本,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此外,他还撰写了《中国书信文化》书稿,以及《书信文化漫谈》《情系书信》《书信可贵》《尺牍浅谈》等专业学术论文,在传承书信文化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为进一步展示和研究这些书信,我目前正积极筹备成立华夏传统书信文化博物馆,以实物的形式进行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书信的深刻意义和历史价值。”王金魁说,书信文化博物馆将以弘扬书信文化、彰显友谊亲情为宗旨,以繁荣书函艺术、挖掘尺牍内涵为己任,彰显正能量,竭力办成一个融学术性、专业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专业展览馆,使书信文化继往开来、薪火不灭。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