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莹) “对于部分河段脏乱差问题,有没有剖析过?”“为什么会出现农村水压低、不能持续供水的情况?”……7月25日,清丰县《民意政声·直通车》问政栏目第五期聚焦水利问题开播。问政嘉宾围绕主题,开门见山、直击关键,“辣味”十足。该县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诚虚心、实事求是,答出了诚意,答出了担当。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
今年以来,清丰县以改革创新为引擎,聚焦发展与民生主线,创新打造“媒体+政务服务”融合样本——《民意政声·直通车》问政栏目,通过构建党委政府主导、媒体全程监督、公众自觉参与、反映社情民声的融媒问政生态,以“小切口”破题民生难点、“大纵深”推动问题解决,持续擦亮“亲而又清、业旺财丰”的营商环境品牌。
创新民意收集机制,拓宽社情民意收集渠道。线上,该县充分整合人民网书记留言板、县长信箱、纪委监委检举举报平台、政务“12345”热线、小事快办服务热线等群众来访受理平台资源,搭建便捷高效的“云端民意通道”,广泛开展问题征集,目前累计征集群众、企业各类问题线索90余条;线下,组建专业暗访团队,以“四不两直”工作法深入项目现场、市场主体、乡镇村(社区)等基层一线,通过实地走访与全程拍摄,将重点项目推进迟缓、政务服务效能不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损坏、公共资源闲置等问题转化为直观暗访影像,在问政直播中公开曝光,真正让发展“堵点”、民生“痛点”无处遁形,为后续整改提供精准靶向。
创新节目运行机制,增强问政监督实效。全程直播,打造透明监督平台。推行“无剧本、不彩排”一镜到底直播模式,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借助“清丰融媒”视频号、FM103.8广播电台双平台同步直播,每期聚焦1个主题问政1家单位,设置“部门风采展示”“曝光视频实播”环节,直击政务短板。专业质询,提升问政精准度。设置“问政嘉宾对答”环节,每期邀请党校教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3至4名专业人士现场提问,被问政部门负责人即时回应,确保质询直击要害、解答专业权威。多元监督,压实部门整改责任。整合多方监督力量,组建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营商环境观察员、问题线索当事人、热心群众等50余人组成的民评代表团队,对被问政单位现场进行“满意/不满意”无记名按键表决,实现问政有回声、整改见实效。
创新问题整改机制,提升整改落实效能。该县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办公室、县委宣传部牵头的工作专班,建立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推行“问题曝光—现场回应—公开承诺—跟踪问效”闭环管理,确保问政发现问题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强化问题督办,县委县政府督查服务中心运用“督帮一体化”机制,建立《曝光问题整改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时限,要求职能部门一周内制订方案,实行“整改销号”动态管理,个性问题5至15个工作日办结,共性问题1个月内建章立制,并通过随机抽查与“回头看”反馈整改进展。强化结果运用,将整改成效纳入年度考核,对不作为、慢作为的部门和干部,移交纪检监察、组织部门追责问责,以考核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实现“问政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域”,不断优化风清气正、担当作为的政务生态。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