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法治周刊

法治甘泉润龙乡

——濮阳县“八五”普法工作纪实

初秋的濮阳县,法治新风浸润城乡:法治文化公园里,群众驻足扫描法律知识二维码,手机屏幕的微光映亮认真研读的脸庞;乡间院落间,“法律明白人”身着红马甲调解纠纷的身影,成为百姓心中化解矛盾的“定心丸”;校园长廊内,“模拟法庭”的法槌声与蝉鸣共鸣,谱写出法治教育的生动乐章。

濮阳县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围绕“一地两区一名城”(建设全省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县域经济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以及打造享有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战略定位,创新构建了涵盖制度保障、载体创新、成效转化3个维度的普法体系,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从形式覆盖向实质效果转变,让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城乡,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党委统揽绘蓝图。濮阳县委高度重视普法工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八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及配套决议,建立健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清单。在县乡两级财政专项保障下,专家讲师团与青少年宣讲团充分发挥“法治播种机”作用,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将法治种子深植基层土壤。

精准滴灌润民心。濮阳县抓住领导干部这个“法治头雁”,通过县委常委会“法治第一课”“考法+述法”双机制,实现科级以上干部学法满分通关。在渠村乡黄河法治文化广场,72岁的护河员王大爷指着新安装的智能普法栏感慨道:“这些政策解读就像及时雨,把法治精神沁润人们心田。以前觉得法律高深,现在连我这老汉都能看懂哩!”针对青少年群体,该县创新开展“模拟法庭”“宪法晨读”等活动,推出“普法宣讲主题菜单”,在全县200余所学校巡回宣讲400余场,20万人次学生受教育。特别打造的“普法大篷车”巡回乡村,用方言快板演绎民法典案例,被老乡亲切地称为“田间法治广播站”。

文化活水沁龙乡。濮阳县依托国家宪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节点,开展“春暖农民工”“普法赶庙会”等特色活动。法治文化公园里,法律灯谜与普法剪纸吸引8万名群众打卡;“法治龙乡”云平台扫码量突破“10万+”;投资80万元打造的智慧普法系统,让50期微视频、28场直播成为百姓口袋里的“法律顾问”,单场15万点赞见证“指尖普法”的魅力。

法治根基持续夯实。濮阳县着力培育基层法治力量,组织5245名“法律明白人”担任乡村法治宣传员,与38支专业执法队伍协同开展普法活动200余场次,构建起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依托2个国家级和4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发放普法资料5万余份,惠及群众超过10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法治素养。目前,“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已基本形成。

今日的濮阳县,法治精神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机关干部的法治日志记录着依法行政的坚实足迹,商户门口的法治二维码架设起便民服务的智慧桥梁,校园里的“法治存折”积累着青少年的法律知识财富,企业的“法律体检”构筑起营商环境的法治屏障。正如濮阳县委书记在全县法治建设推进会上强调:“我们要让法治成为龙都大地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一寸土地。”

全媒体记着 张洪中 通讯员 李旭 梁震宇

2025-08-14 ——濮阳县“八五”普法工作纪实 1 1 濮阳日报 c163073.html 1 法治甘泉润龙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