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是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最关键的一环。在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新征程上,范县人民法院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1至8月,该院受理首次执行案件1735件(含旧存264件),结案1194件,执结率68.74%,同比提高1.75%;执行完毕率49.96%,同比提高6.34%;个案执行到位率55.99%,同比提高6.61%;终本率28,56%,同比下降6.61%,执行工作全面提质增效。这一成效源于该院推行的“党组领衔、基层渗透、协同共治”三位一体执行工作机制改革。
三级联动破解“人难找”困局
“您父亲这笔赔偿款,咱们能不能换个思路解决?”在范县杨集乡,村党支部书记老李握着被执行人陈某儿子的手恳切交谈。这起僵持半年的交通事故赔偿案,最终以被执行人主动履行3.5万元画上句号。案件的成功化解源于该院今年1月起全面推进的执行一站式改革,实施的“法院+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模式。该模式将执行案件集中至被执行人户籍地所在村(社区),乡镇(街道)设立执行联络员,村(社区)干部担任执行信息员,由基层组织协助法院执行干警开展查人找物、文书送达、和解协调等工作,形成县乡统筹、村级发力的闭环办理机制,构建起覆盖全县的执行网络。全县村居干部化身“执行前哨”,今年已提供线索200余条,助力10余个案件成功化解。
协同作战平台打破信息孤岛
破解执行难问题,关键在于打破信息孤岛与协作壁垒。该院以一站式改革为纽带,推动跨部门协同从零散配合转向系统联动,形成高效攻坚合力。在查人找物方面,该院与公安部门建立无缝对接机制,借助公安信息资源与执法力量,累计拘传被执行人112人、实施司法拘留23人,查控涉案车辆4辆,促成43件案件顺利执结,执行到位金额80余万元。在财产处置环节,该院与不动产登记部门共建一站式办理绿色通道,将不动产查封、解封等事项的平均办理时间从原来的每件1.62天压缩至每件0.51天,效率提升215%。这一创新举措实现了从“多头跑”到“一站办”的转变,彰显了司法与行政协同的积极成效。
针对涉民生、涉企等重大案件,该院建立多部门协调会商机制,定期召集工会、乡镇等单位共同研商执行方案,将单兵作战转变为协同攻坚,确保每一份生效裁判都能得到切实履行。这种系统化联动模式,有效提升了执行工作的质效和公信力。
诚信建设浸润乡风民风
该院通过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累计发放普法宣传手册3000余份,组织法官现场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将专业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有效强化了“失信惩戒”的社会共识。在涉企执行案件办理中,该院建立与乡镇(街道)、政府部门的信用修复协同机制,对具有发展潜力但暂时面临经营困难的企业,灵活运用“活封活扣”、分期履行等善意文明执行措施,既依法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又为企业保留生存发展空间。今年1至8月,通过“法律赶大集”“执行微课堂”等创新宣传,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率同比提升14.05%。“现在主动还款的当事人多了,强制执行的压力小了。”执行法官王磊感慨道。
这场改革破解的不仅是执行难困局,更探索出具有范县特色的法治赋能治理新路径。正如该院院长董会平所言:“当司法根系深扎基层沃土,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开花结果。”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