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帝舜故里展新颜

——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濮阳县篇

本报记者 余登来 周源 史瑞红 张岚岚  通讯员 程正锋

大河奔涌,气象万千,秋色又一次在黄河两岸渲染开来。

濮阳县黄河之畔,长堤之上风光旖旎、草丰林茂,水鸟翩跹掠过水面,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与两岸葱郁的树木、丰收在望的田野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幸福河的美好画卷。

同样的九月,别样的秋意。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明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已实施6周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6年来,濮阳县牢牢把握“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战略导向,科学谋划、系统推进,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在守护母亲河、聚焦生态河、依托文明河、打造数字河、建设幸福河上不断彰显新作为,奏响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华彩乐章。

大河之治:安澜入梦幸福来

秋高气爽。9月10日,站在濮阳县郎中南上延控导工程堤坝眺望黄河,只见河水裹挟着泥沙滚滚东流,如同一条金色的巨龙蜿蜒前行。

濮阳第一河务局南上延控导工程班班长李贯身穿橙色救生衣,正与三名队友进行每日的巡河工作。他下到水边,将6米长的探水杆一次次伸入湍急的河水,腰间的安全绳在队友手中绷得笔直。

“一切正常,石头稳固。”李贯向岸边做记录的同事喊道。这样的巡查,他们每天要进行三次,探查根石、读水尺、看河势,查验堤顶、堤坡、堤脚,看有无落石、踏坑、缺失。巡查中,他们每一步都踏得扎实,每一眼都看得仔细。

濮阳县所辖的61公里黄河河道,正处于被称为“豆腐腰”的险要位置。这里上接长垣、下连范县,对岸是山东菏泽。河道防洪工程9处,其中险工2处、控导工程7处,279道坝垛如同卫士般守护着大河安澜。作为“地上悬河”的典型段,这里的防洪压力尤为沉重。

黄河治理,重在保护,关键在治理。近年来,濮阳县坚持“防大洪、抗大险”,统筹巩固提升标准化堤防和重要河段河防工程,新建黄河标准化堤防60公里,新建加固坝垛36道,治理“二级悬河”8.3公里。2024年,濮阳县投资2.8亿元实施金堤河治理、滩区现代化改造等9个项目;实施冬春水利建设行动,补齐水利设施建设短板,累计清淤河道172公里、土方97万立方米,实现水系连通,有效改善防洪、排涝、灌溉条件,为粮食稳产增产筑牢了水利根基。该县不断加强黄河流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高效推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试点工程,以“四水同治”协同推进黄河流域治理,为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筑起铜墙铁壁。

一道道坝垛,守护着大河安澜,也见证着治黄方式的历史性变革。

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濮阳县开启了黄河智慧管理的新模式,持续推进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智能感知网全面铺展,形成了“视频监控+无人机+人工”立体化、大综合智能巡查模式。

“就像给黄河装上了‘千里眼’和‘智慧脑’。”濮阳第一河务局副局长崔巍巍介绍说,“天”依托遥感、卫星等技术,实现大尺度全局监测感知;“空”借助无人机等设备,拓宽工程检查视角,提升防洪工程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地”通过地面监测设施设备,聚焦关键区域点位要素精准实时监测感知;“水”专门针对水体要素的监测感知,自记水尺采用太阳能供电,集成高精度压力传感器、雷达水位计与图像识别模块,可同时测量水位、流速及水面漂浮物情况;“工”则聚焦水利工程内外部要素的实时监测感知。

科技创新正在重塑治黄体系,在郎中南上延控导工程管理班,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种数据:水位变化、河势演变……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调取一段堤防的360度全景影像。

夕阳西下,李贯和同事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们身后,黄河水顺着控导工程形成的“一弯送一弯”的S形轨迹安然东流,传统与现代在这条古老河流上完美交融,“人防+技防”相结合,守护着每一道堤岸、每一处险工,守护着沿岸百姓的安澜梦。

大河之美:生态和谐如诗画

秋来处处皆风景。漫步亚洲分洪第一闸——濮阳县黄河大堤渠村分洪闸,抬头,是醉人的濮阳蓝;四顾,是怡人的绿;远眺,壮阔的黄河波浪相逐;脚下,56个泄洪孔诉说着今日的安宁。

从这里一路向北,可到达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747公顷的公园里不仅有静美的花朵、蜿蜒的栈道、碧波荡漾的湖水,还有白色的沙滩、曼妙的“椰子树”、干净的鹅卵石,以及自由翱翔的飞鸟。

但当地人都清楚,这儿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这是脏乎乎的荒地,河水也是臭烘烘的。”家住湿地公园附近的居民温金平说,“现在这里美如画,我们都叫它‘小三亚’。”

为改善生态环境,该县先后投资6亿余元,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持续发展,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拆除违章建筑,修复被破坏的湿地,建设生态保护工程,治理被污染的水源。通过污染源治理、河道清淤、水体净化、生态绿化和水源调节“五大工程”,让昔日“臭水沟”变成了岸线优美、水质清冽、鱼虾嬉戏、群鸟翻飞的“豫北明珠”。同时,对周边水系、道路、桥梁等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和整治,规划建设了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

沿着黄河大堤向东行走,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长廊,堤岸绿草蔓延到天际,牛羊群像散落的云朵,网友形象地称这里是濮阳人的“阿勒泰”。(下转第三版)


记者手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地处黄河中下游的濮阳,居于黄河“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豆腐腰”部位,为保障黄河中下游安澜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濮阳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实际行动响应“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生态保护、防洪减灾、廊道建设、水资源管理等各项工作,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守护母亲河、聚焦生态河、依托文明河、打造数字河、建设幸福河的扎实步履,在黄河之畔奏响了生态向好、发展提质、民生殷实的时代新曲。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濮阳县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与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兼顾兼得、并行不悖的双向选择。他们深知,黄河的幸福内涵在于河流健康,更在于能否为两岸人民带来富足安康。

依托黄河资源禀赋,该县精心布局绿色产业,生态农业蓬勃兴起,绿色工厂拔地而起,农文旅融合出新出彩……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胜势,新发展理念在此落地生根。

人与河,在悠长岁月中共生共存。无论是生态保护还是高质量发展,最终目的都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面向未来,濮阳县将继续承担起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不断维护黄河的长治久安,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黄河大合唱”。


2025-09-12 ——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濮阳县篇 1 1 濮阳日报 c164193.html 1 帝舜故里展新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