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暑气渐退,台前县羽绒产业园区内的发展热潮却持续高涨。生产车间里,蓬松的羽绒经过一道道工序,蜕变为高端原料;建设工地上,从杭州引进的投资6亿元的年加工7万吨羽绒毛项目全速推进,大型机械轰鸣不息。
作为“中国羽绒之乡”,台前县以精准招商为笔,在产业链上精耕细作,一幅羽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正加速铺展。
从浙江引进的投资1.5亿元的精提羽绒及服装生产线项目已投产达效,自江苏引进的投资1.1亿元的年产240万打羽毛球项目正满负荷生产……这些接连投产、建设的项目,成为台前羽绒产业强劲发展的生动注脚。
数据显示,自去年以来,台前县已成功引进亿元以上羽绒产业项目14个,在原有75条水洗羽绒生产线、年产优质羽绒1.6万吨的基础上,新增80条生产线(年产能预计增加2万吨)。届时,台前县羽绒产业规模将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
全员上阵——
跑出招商“加速度”
“我们不仅看中了台前羽绒的产业优势、平台优势、环境优势,而且被台前人的真诚和信心所打动。把这么大的项目布局在台前,我们既放心又舒心!”河南万东新塘水洗羽绒项目负责人孙关水的感慨,源于一次高效的招商对接。
2024年春天,台前县委、县政府通过“以商招商”模式,与安徽宣城华英新塘羽绒有限公司建立联系,在深入对接中敏锐捕捉到水洗羽绒项目的合作契机。台前县委书记孙庆伟得知这一线索后,当即决定带队赴华英新塘羽绒有限公司实地考察。双方随后开启一个多月的密集对接,从产业布局到合作细节反复磋商。正是这满含诚意的主动作为与高效推进,让投资6亿元的万东新塘水洗羽绒项目于当年5月初顺利签约落地。从初次对接到达成合作,全程不足三个月,一举创下令人称道的“台前招商速度”。
项目高效落地的背后,是台前县健全的招商工作机制和“大员上阵抓招商”的坚定决心。台前县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羽绒及服饰加工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严格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通过“请进来考察”与“走出去推介”双管齐下,统筹推进羽绒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台前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队奔赴河北、湖北、安徽、浙江等产业集聚地精准招商,通过参加国际纺联春季联展等大型展会和举办台前·中国羽绒制品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发掘出一批优质招商项目线索。目前,该县成功引进的5个大型精洗羽绒项目,均已落地建设或投产达效。
与此同时,台前县以机制建设为抓手,为招商工作装上“推进器”。一方面,制订招商引资任务目标与考核管理办法,让招商责任有章可循、有据可考;另一方面,构建全链条长效保障体系。(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