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我经常来这儿取景拍摄,带孩子感受幸福黄河。”我市摄影爱好者李伟国操纵着飞上高空的无人机,壮美黄河尽收眼底。
生态改善得益于系统性的治理。濮阳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谋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设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引黄灌溉调蓄生态涵养带,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和黄河、金堤河、马颊河、引黄入冀“四大生态走廊”,构建了结构稳定、功能完备、韧性强大的生态空间格局。成功争取省级资金2000余万元,精心雕琢5个森林特色小镇,匠心打造95个沿黄省级森林乡村,让美丽乡村与黄河生态交相辉映。
黄河安澜,重在生态;生态之要,首在治污。濮阳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铁腕治污”的力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7座,实施农村清洁取暖双替代工程,实现县域全覆盖;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控黄河刘庄、西水坡断面水质持续稳定II类水;累计建设风电、光伏装机容量1.3吉瓦(GW),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占全市40%,2024年新能源装机发电量首次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
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与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候鸟翩跹,是大自然对濮阳县生态治理的最佳馈赠;“小三亚”“阿勒泰”的美称,则是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好口碑。当安澜与美景共存,防护与休闲兼得,黄河正在成为沿岸人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河。
大河之安:“搬”出满满幸福感
堤坝内,黄河浩荡东流,奔腾不息;堤坝外,安置社区里,百姓安居乐业,笑语盈盈。
走进濮阳县习城乡习城新村社区,整齐的楼房、洁净的道路、花木葱茏的小花园构成一幅现代乡村画卷。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内,80岁的张爱荣老人正与老邻居们悠闲打牌。“能住上这么安稳的楼房,俺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她感慨道。
习城新村社区只是濮阳县黄河滩区迁建工程中的一个,建有41栋楼房,共有1008户,由13个村的群众搬迁而来。2017年,濮阳县启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了黄河新村、安澜小镇等7个社区,帮助4万余名群众实现从“忧居”到“优居”的历史性跨越。
“还记得1982年发大水,我和家人被水困了3天。”徐寨村党支部书记徐明堂坦言, “2019年搬到了新社区,小区配套齐全、环境好,老人和孩子都很喜欢这个又安全、又干净的家。”
洪涝威胁成为过去,对滩区群众来说,今非昔比的,不仅是住房的改善,还有蒸蒸日上的好日子。
“确保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让滩区群众安居乐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
从习城新村社区出来步行几分钟,便到达濮阳县美施宝电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流水线前,45岁的杨红梅动作熟练地组装电暖器配件。“我们家的两套房子分别在习城新村和县城的安澜小镇,在这既能照顾老人又能上班,很方便!”她笑着说,像她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居民,在社区比比皆是。
近年来,濮阳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落实省委、市委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围绕滩区迁建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两大核心任务,将文旅融合产业、高效农业、群众增收融于一体,引入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促进农业转型,开发公益性岗位保障困难群体就业,同步推进技能培训提升居民就业能力……一套组合拳下来,实现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振兴同步,群众增收路越走越宽。
大河之兴:绿色发展向未来
走进位于濮阳县户部寨乡的河南义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自动化生产线在高速运转,工人在各自岗位专注工作。该公司生产的环保型增塑剂项目,生产技术打破德国朗盛公司垄断,产品供不应求。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必答题。濮阳县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该县始终践行“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锚定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将产业转型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以“新兴引领”强动能,以“高端突破”提能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9 年的105家增至2024年的175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二产占GDP 比重提高了10.7个百分点。
生态高颜值,发展“好气质”。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濮阳县绿色产业风生水起——
新材料产业得到有效壮大。依托蔚林,建成国内体量最大、品类最全的硫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河南浩森,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生物基呋喃绿色产业基地;依托巴德富构建绿色涂料产业链,成为全市“丙烯—丙烯酸乳液—绿色涂料”产业链的关键环、中高端。
装备制造实现快速扩张。以天顺风能、远景风机为龙头的风电全产业链持续壮大,初步建成全省重要的风电生产基地,以德力西为龙头的智能家居产业链日趋完善,以科大讯飞、立讯精密为依托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形成了30亿级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绿色食品实现品牌化高端化突破。豫粮凯利来、训达、家家宜等本土企业与百事集团、思念食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推动食品产业优化升级,2024年产值首次突破30亿元,整个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增长11.7%,晋升省级一星级开发区。
大河之魂:筑文化自信基石
黄河不仅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河流,更是一条精神之河。
依水而生,生生不息。黄河塑造了濮阳这片沃野,也孕育了这里的古老文明。早在上古时期,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濮阳,就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伏羲、颛顼部落活动的中心地带。这里流传着颛顼帝乘龙游四海、秦始皇跑马修金堤的传奇故事,也承载了汉武帝瓠子堵口、高超“三埽合龙门”治河的黄河记忆。
沉睡6400余年的“中华第一龙”——西水坡蚌龙,于1987年出土于濮阳县西水坡遗址,让中华龙文化与黄河文化的血脉从此紧紧相连,也为濮阳赢得“华夏龙都”“中华帝都”的盛名。
近年来,濮阳县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着力点,以讲好濮阳黄河精彩故事为主线,建成了集传播历史文化、传承工程文化、彰显黄河精神等为一体的黄河文化馆,同时大力推动渠村黄河文化游览园、中华龙源广场等一批黄河文化地标工程落地;以黄河大堤为轴线,用生态廊道串起西水坡遗址、龙挥金堤、公西集等历史文化遗存,以及亚洲第一分洪闸等现代水利风景名胜,打造黄河风情精品旅游线路。深入挖掘濮阳黄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推出《黄河滩》等一批精品力作。依托黄河周边田园风光和民俗资源,将农事体验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通过赏桃花、观荷浪、品鱼汤等主题乡村旅游品牌活动,推动文旅协同发展,实现“生态美、文化兴、旅游旺、百姓富”的发展目标。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86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2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27%、28%。
滚滚黄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新征程上,濮阳县人民将砥砺奋进、久久为功,在黄河两岸持续铺展出高质量发展新图景,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