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濮阳,丹桂飘香。9月25日上午,第四届“濮阳人才日(周)”暨金秋文化旅游季发布活动在市龙城广场隆重举行。现场彩旗招展,人潮涌动,近百家知名企业、千余个优质岗位与濮阳秋日的文旅盛景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以城聚才、以才兴城”的生动画卷。
心愿墙前,梦想与期待交织
活动现场,一面红色心愿墙格外引人注目。它宛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众多求职者驻足。大家纷纷抽出承载着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求职心愿卡。
应届毕业生小王站在心愿墙前,手中紧握着一张写有“未来可期”的心愿卡:“希望能在这场招聘会上找到一份与专业对口的工作,留在濮阳,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小王介绍,他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深知家乡近年来在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渴望在这座充满机遇的城市扎根。说着,他小心翼翼地将心愿卡粘贴在心愿墙上。
一旁的小李略显腼腆,谈及心愿时眼中却闪烁着光芒。小李此前在外地工作,此次回到濮阳参加招聘会,希望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这样也能兼顾家人。“我希望能在濮阳找到一份有挑战性、有发展空间的工作,和家人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说完,他将写有“扬帆起航”的心愿卡贴在了墙上。
现场还有不少求职者结伴而来,在心愿墙前互相鼓励打气。小张和小赵是大学同学,两人抽到的心愿卡分别写着“乘风破浪”“扬帆起航”。两人相视一笑,共同将卡片贴在墙上。“希望能在这里开启职业生涯,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小张说。
“既能找工作,又能在心愿墙上留下自己的心愿,很有仪式感,这个活动太贴心了!”应届毕业生小陈兴奋地说。
非遗展前,文化与梦想齐飞
活动现场,金秋文化旅游季展区同样热闹非凡。
麦秆画展台前围得水泄不通,聂氏麦秆画传承人聂远征正热情地向市民揭开麦秆画的神秘面纱:“大家瞧瞧,这麦秆画可是咱们濮阳的非遗瑰宝。每一根麦秆都像是等待雕琢的精灵,要历经蒸煮、刮片、剪贴等十几道烦琐工序,才能幻化成精美的艺术品。”他一边说一边轻轻拿起一片麦秆,眼中满是珍视。
聂远征还向记者袒露了心声:“非遗和人才紧密相连、一脉相承。非遗传承就像一场漫长的接力赛,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才的支撑。而人才发展也需要文化滋养,非遗文化就是一座丰富的宝藏,能为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濮阳举办这次活动,就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我们不仅重视产业人才,也倍加珍视文化人才,同时让更多人了解濮阳非遗文化,让这些瑰宝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不远处的通草浮雕展台前同样人头攒动。传承人以通草(中药材)为原料,精心雕刻出孔雀、白鹤等作品,薄如蝉翼的通草片在阳光照耀下透出细腻纹理,仿佛在诉说岁月故事。“通草浮雕讲究‘以刀代笔’,每一刀都容不得半点马虎,一刀刻错便前功尽弃。”现场一名求职者看着作品感慨道,“这就如同人才引进,既要选准‘材料’,找到有潜力、有才华的人;又要用心‘雕琢’,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成长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众人纷纷点头称赞。
“既能找工作,又能欣赏非遗,这个活动办得太全面了。”刚投完简历便转战非遗展区的应届毕业生小陈说,“以前只知道濮阳有丰富的产业资源,没想到非遗文化也这么精彩。这次活动让我对濮阳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坚定了留在这里发展的决心。”
本报记者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