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不落一个穗 不冒一处烟

——濮阳县秋收见闻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龙都濮阳的广袤田野上机声隆隆,金黄的玉米铺展出一幅“颗粒归仓、粮丰民乐”的壮美画卷。

9月30日,在濮阳县子岸镇刘梁庄村,记者看到挺拔的玉米秸秆上缀满黄澄澄的玉米穗,剥开玉米叶,玉米粒饱满紧实,展露出丰收的扎实底气。一台台联合收割机驰骋田间,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等工序,高效推进收获进度。

刘梁庄村位于子岸镇政府西北3.5公里、濮渠路西侧700米处,是传统的农业村,耕地面积2600余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截至目前,全村已收割玉米800亩左右,其中机械收割500亩左右。

“今年俺流转了近1000亩土地,托管了1万余亩土地。这段时间经常下雨,得趁着好天气赶快收。”该村种粮大户刘宏义站在地头,一边指挥联合收割机作业,一边和群众跟在联合收割机后面捡拾玉米穗,“种庄稼种了一辈子,庄稼就像自己的孩儿一样,一个玉米穗都不想落在地里。”

随后,记者又来到离刘梁庄村不远的高寨村,看到有的村民满载着打好的玉米往家运,有的村民在田间掰玉米……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你扶住车,让我往上搬。”村民高银增虽然已经60多岁了,但搬起一袋子玉米穗,手脚仍然干脆利索,“俺家一共5亩半地,前几天大部分玉米都已经收完了,现在就剩这半亩了。”

高寨村也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耕地面积2300余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已收割玉米800亩左右。

“村里有易涝田地140亩左右。你看现在这地踩着还有点儿黏。我们将根据天气情况,适时组织机械和人力收割。玉米收回家,群众就放心了。”该村党支部书记田盼星如是说。

玉米收获了,秸秆处理是重点。记者采访了解到,玉米秸秆主要以还田为主,收割玉米的同时,县里将同步组织机械旋耕,及时做好秸秆还田作业,减少火灾隐患,同时坚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加强督导检查,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确保露天范围“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

秸秆综合利用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做好秸秆还田的同时,该县还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切实让玉米秸秆“变废为宝”。

濮阳县汇牧源养殖家庭农场是一家集肉牛养殖、繁育、购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标准化牛舍里牛声哞哞,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闲进食。离牛舍不远,堆积如山的秸秆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成功申请县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项目,联合刘家牧业养殖基地,共收储秸秆3万吨,进一步提升了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据了解,该农场肉牛存栏量2000余头,年出栏约2300余头,建成3个共800平方米的料房、5个容量共2万余吨的青贮池,为青贮和黄贮提供了场地保障。

从农场出来,时间已接近黄昏。当夕阳的余晖洒在田野上,整个大地仿佛披上了金色的纱衣,不少农户仍在地里忙碌。他们的身影在金色的画卷中穿梭,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秋收图景。⑩

本报记者 王莹

2025-10-01 ——濮阳县秋收见闻 1 1 濮阳日报 c165274.html 1 不落一个穗 不冒一处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