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65岁的王小英在为老人义务理发时,晕倒在华龙区中原办瑞景社区爱心发屋里。大家叫来救护车,手忙脚乱地把她送到了医院。
“她醒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做这一切都是我自愿的,是我个人的选择,与政府无关。’” 11月16日,瑞景社区工作人员毕菲菲跟记者提起王小英晕倒的事情,感动之情溢于言表,“她是怕给政府添麻烦。”
出院没几天,王小英忙碌的身影又出现在了爱心发屋。
爱心发屋门外挂着一块牌子,上面显示着爱心发屋的开放时间,并写有一行字:“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理发。”如今,王小英也是一位65岁的老人了。
说起理发,王小英说:“我这理发的手艺,是一个温州师傅教的。”原来,王小英年轻时常去一家理发店理发,店主是个温州人。店里客人多,店主孩子小,等待理发的工夫,王小英就帮店主带孩子。一来二往,与店主熟悉了,见店里客人多,店主忙不过来,王小英便主动学习理发技术,人手不够时好上前搭把手。令王小英没想到的是,因好心给理发店帮忙而学来的手艺,日后竟派上了大用场——为老人义务理发。
我市主城区及周边的敬老院加起来有七八家,王小英和其他志愿者约好,一周去一家,帮老人理发、洗脚、剪指甲……“如果你去一趟敬老院,就知道他们有多么需要我们这些志愿者。”王小英说。
天气转凉,王小英的哮喘病又犯了,可第二天是她和志愿者约好去敬老院的日子。“只要我能坚持,明天还是要去。”王小英说,一想到敬老院的老人理完发精神百倍的样子,想到他们期盼志愿者到来的神情,不去心里觉得对不住他们。
73岁的吴益昌是爱心发屋的常客。当天,他在爱心发屋理完发,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拿起扫帚把一地碎发打扫干净,又打来两壶热水。“我在这儿理发有两三年了,这个爱心发屋给我们老年人带来了很多方便。”据吴益昌介绍,王小英热情周到的服务感动了很多人,也带动了很多人,他就是被王小英的精神所感动,从爱心发屋的受益者转变成了为爱心发屋服务的志愿者。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王小英的带动下,加入到了志愿服务队伍中。“我的学员已经发展到第三批啦!他们从我这儿学了理发技术,再去为更多的人服务。”王小英欣慰地说。
眼前这位65岁的老人,已经不需要刻意寻找一个贴切的词去形容她的美。从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她的语气里,从老人理完发对她的谢意里,从敬老院的老人期盼她到来时的神情里……记者看到了王小英身上散发的光芒,她正用人间大爱书写着自己的美丽人生。
本报记者 王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