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事新闻

中国用厕所革命写好社会治理“大处方”

从“两块砖、一个坑”的简陋“连茅圈”,到如今遍布城乡的现代化卫生间,我国持续推动的厕所革命让城乡健康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交出亮眼成绩单。数据显示,2016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3%,健康素养逐步提升。厕所革命成为疾病防控、健康素养培养与人居环境建设等中国社会治理“大处方”的有机一环,刻下民生情怀的小厕所正在谱写出健康中国共建共享的新时代篇章。

做阻断疾病传播源头的“卫士”:2016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3%

几十年前,“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曾是我国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臭气冲天、蝇蛆成群,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病原体下成为老百姓健康的“隐形威胁”。

小小厕所连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民生牵挂。“实践充分证明,农村改厕工作是改善环境、防治疾病的治本之策,是把好人民群众免受疾病困扰的‘源头关’。”国家卫计委疾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09年农村改厕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粪—口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到2020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要达到85%。我国将推动形成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改厕质量,力争2030年实现全国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向健康陋习“宣战”: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77%

党的十九大提出,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厕所革命怎样体现出全民健康共建共享的获得感?

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改水改厕的“小切口”发挥出提升健康卫生素养的正能量。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由70%提高到77%,饭前、便后洗手的农村居民比例分别提高了21.5%和24.9%。今后我国还将加强改厕后续管理,引导农民使用卫生厕所。

“全民健康素养是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生动体现,而以厕所革命为代表的爱国卫生工作发挥了‘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说。

做健康城乡“细胞”:小厕所写好社会治理“大处方”

小厕所怎样推动实现城乡居民生产、环境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改厕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为1:5.3。“让人们用上干净的厕所是中国政府健康干预措施的一部分,也体现出社会共治政策思路的宝贵经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主任申英秀说。从改水改厕等“小切口”环境治理入手,到健康产业、健康生态的良性循环,以厕所革命为抓手的健康共建共享新形式找准了突破口,打造出健康城乡“升级版”。

据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2017-12-04 1 1 濮阳日报 c2991.html 1 中国用厕所革命写好社会治理“大处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