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喷出火焰,牙齿叼起自行车,眼皮吊起水桶,任金枪刺喉仍一眼不眨,视铡刀过腹如家常便饭……这些堪称民间绝活的才艺,一样比一样精彩,一样比一样惊险,一样比一样挑战人体极限,表演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喝彩声。尤为可贵的是,表演者不是哪个久经历练的老艺人,而是一个身怀绝技的90后小伙,着实令人击节叹赏。4月13日,在清丰县大韩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记者采访了正在排练节目的90后小伙刘东阳。
刘东阳貌不惊人,甚至还有点儿文气,有点儿大男孩式的腼腆,与刚才那个大展身手的英俊小伙比起来,简直判若两人。今年25岁的刘东阳,出身武术世家,还没开始读书识字,就跟着父亲刘洪恩习武健身了。从十一二岁起,每到寒暑假,他就追随走南闯北的父亲登台表演梅花拳、大洪拳,上刀山、下火海,走钢丝、过跷板,以及胸口碎石、单臂开砖、舞龙舞狮等才艺。尽管他还很年轻,却已跑过许多地方,见过不少世面,有着深厚的才艺功底和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近年来,刘东阳和他的团队先后参加了河南省首届民间绝活绝技评选、2016年河南省民间传统体育大会舞龙舞狮大赛等活动,荣获大小奖项10余个,中央电视台四套、七套,以及《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予以专题报道。在民间文化艺术舞台上,刘东阳已崭露头角,初现峥嵘。
“远远地看见他嘴里喷出一股股火苗子。”一位库姓老汉一溜小跑地赶过来,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我还以为是他爹洪恩呢!走到跟前才看清是东东这小子。叫我看,真是蓝出于青——哦,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比他爹的本事大多了。”
经人提醒,库老汉总算把究竟是“蓝出于青”还是“青出于蓝”的关系搞清楚了。旁人笑他瞎诌,他也不在乎,说:“见了人家文化人记者,咱还能不说得有点文化味儿?再说了,人家东东干的这事儿,也是文化事儿嘛。”
刘东阳的父亲刘洪恩也在现场,此刻接过话茬儿,美滋滋地说:“说实话,干咱这一行的,就怕人家比自己强,但如果是自己的儿子比自己强,那感觉就不一样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真希望东东比我走得更远。我衷心祝愿他这次参加广西的舞龙大赛能赛出好成绩,为家乡父老争光,一举夺得山花奖。”
东东是刘东阳的小名,人们大多这样叫他。谈笑中,欢快的锣鼓敲起来,出征的号子喊起来,壮观的巨龙舞起来。作为龙头,只见这个小名叫东东的90后小伙闪转腾挪、蹦高蹿远,把一条30余米长的巨龙舞得腾云驾雾、翻江倒海,现场再次爆发出一阵高过一阵的掌声、叫好声。
原来,由刘东阳领队的大韩村舞龙队,要远赴广西武鸣参加近日在那儿举办的中国舞龙大赛暨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舞龙)评奖活动。据说,来自全国各地的17支参赛队伍将角逐山花奖,刘东阳的舞龙队将代表河南省民间艺术团体参赛。因为时间紧迫,参赛在即,刘东阳和他的队友正在秣马厉兵,加紧排练,人人摩拳擦掌,个个跃跃欲试。
问起这次广西之行的胜算几何,刘东阳显得十分谦逊。他说:“这虽然不是我们第一次出远门参加比赛,但跟其他省、市的队伍比,我们还是显得太年轻了。所以我给队友们说,赛出名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只有在这种真刀实枪的赛场上,才能真正经受住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并在这洗礼和考验中成长。我们的路还长,我们更看重积累和成长。”
在那些民间绝活上,儿不一定样样比爹强,但在思想观念上,儿委实表现得更前卫,也更开放。刘东阳告诉记者,学会他父亲手把手教他的那些绝活委实不易,像学油锤灌顶(头顶一摞青砖,另一人持油锤一下击碎)时,需要的不仅是深厚的功力,还得有惊人的勇气,不练个一年半载的,根本不敢上场。至于气断钢丝、金枪刺喉等,都需要花上两三年的工夫。饶是如此,他也要从他这里开始,打破祖传的“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他现在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不管男孩女孩,只要想学,他都会教。而且,不管亲疏远近,不管谁家的孩子,只要想学,他也都会教。刘东阳说,这些祖传绝活,从曾爷爷到爷爷到父亲再到他,不断更新改进,凝聚了数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只为少数人掌握太可惜了,不能再一味地单传下去。只有发扬光大,广泛传播,才能日日精进,永葆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