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经历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喧嚣,如今逐步回归到学生成长上。英语教学中,一直流传着“词汇量加阅读量等于前途无量”这句话。平时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课程设计的常态化、多样化和趣味性,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缩写与模仿 让学生熟悉课文
缩写课文,主要是找到并摘选每段的中心句,然后再有逻辑地组合成文章。模仿写作,则要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储备,甚至加入一些个人观点来丰富文章内容。缩写与模仿,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课文。
起初学生将《新概念英语》及一些教辅资料作为扶手,后来他们就时不时引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等名著中的句子,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
改写加读后感 让学生突破课文
缩写与模仿,难免受到原文的局限。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改动情节、改写故事结局,或者写出情真意切的读后感,这是我对学生提出的进一步要求。
当然,文章和对话之间也可以相互改编,改编的过程就是训练英语思维的过程,就是练习用英语组织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人称与时态的变化,短语与句型的转换,以及标点、首字母大写等细节的把握。要想做好这些,不但要把课文读懂吃透,还要灵活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以及课外阅读中的相关知识。
制作画报和出试题 让学生玩转英语
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写作能力,我经常组织他们制作节日画报,或者根据一篇短文自己出完形填空试题,让他们品尝到驾驭的快感。
每逢过节或重大活动,我都会安排学生制作各种画报或手抄报。在搜集、筛选、整理画报的过程中,学生既有驾驭知识的快感,更有完成一件自己作品的喜悦。平时教学中,我还组织他们出题,根据一篇短文自己设计完形填空,看谁设计得又快又好。
英语教学的设计样式很多,我认为只要把趣味性、哲理性和情感性融入其中就是好方法,只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对写作产生兴趣就是好方法。虽然我的方法不一定有多好,但是我觉得只要多用心、多观察、多实践,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